历代三宝纪 - 第 31 页/共 76 页
·十方佛名经一卷
·贤劫千佛名经一卷(唯有佛名。与昙无兰所出四谛经千佛名异)
·称扬百七十佛名经一卷(或直云百七十佛名经)
·南方佛名经一卷
·灭罪德福佛名经一卷
·比丘诸禁律经一卷(或无经字)
·摩诃僧祇律比丘要集一卷(或云僧祇部随用要集法)
·优波离问佛经一卷
·沙弥威仪经一卷
·比丘尼十戒经一卷
·受十善戒经一卷
·沙弥尼戒经一卷
·贤者五福经一卷
·贤者五戒经一卷(或云贤者威仪法)
·优婆塞五戒经一卷
·优婆塞威仪经一卷
·波若得经一卷
·观世楼炭经一卷
·本行六波罗蜜经一卷
·定意三昧经一卷
·般舟三昧念佛章经一卷
·瑜伽三摩斯经一卷(隋言修行略一名达磨多罗禅法一名摩多罗菩萨撰禅法经要集)
·禅定方便次第法经一卷
·禅要呵欲经一卷
·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一卷
·十二万神王护比丘尼咒经一卷
·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一卷
·百结神王护身咒经一卷
·宫宅神王守镇左右咒经一卷
·冢墓因缘四方神咒经一卷
·伏魔封印大神咒经一卷
·摩尼罗亶大神咒经一卷
·召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咒经一卷(自七万二千神王已下。至此已上。并有灌顶字。今总为大灌顶经)
·梵天神策经一卷
·普广经一卷(右二卷并药师。今成一部。合前为大灌顶经凡十二卷)
·七佛所结麻油述咒一卷(异出本)
·七佛神咒一卷(有结缕法异出本)
·五龙咒毒经一卷
·龋齿咒一卷(或云咒虫齿。或云咒齿)
·陀罗尼章句经一卷
·摩尼罗亶神王咒案摩经一卷(或无王字)
·七佛安宅神咒经一卷
·安宅咒一卷
·三归五戒神王名一卷(道安云竺法护经目有神咒三卷。此神王名既入其中即非失译)
右五十三经合五十七卷。并是僧祐三藏集记新集失译。见有经本者。凡八百四十六部。合八百九十五卷。已外散入诸代世录。所余附此为晋下失源。
历代三宝纪卷第七(译经东晋)
历代三宝纪卷第八(译经苻秦姚秦)
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
前后二秦苻姚世录者。此等亦是权霸时君弘法主也。自晋室渡江匈奴焚[名*隹]。伊瀍泾渭非复帝京。夫子有云。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其在斯乎。符健本氏武都人也。因二赵乱据有关西。子孙乘机继立称帝。号秦都长安。至第三主讳永固。生有神光从天属地。铭见其背曰草付臣。遂改符氏。永固立后十有六年。时太史奏。有德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圣人入辅中国。得之者王。永固因求龟兹国鸠摩罗什婆。襄阳弥天释道安等。时安属晋攻南阳得安每与同辇。询访政治兼敷释典。征西取什。而什未到。永固已薨。六主四十四年入后秦。姚苌西戎羌。因时继立。仍都长安。改为常安。至其子兴弘始三年春。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一园葱悉变为薤。咸称嘉祥。应有智人来入国瑞。冬什到。雍兴加礼遇待以国师。崇敬甚隆。大阐经论。震旦宣译盛在此朝。四方沙门云奔凑集。先是长安自前汉废到符秦兴。其间三百三十一载。旷绝朝市民俗荒芜。虽数伽蓝归信鲜寡。三千德僧同止一处。共受姚秦天王供养。世称大寺非是本名。中构一堂权以草苫。即于其内及逍遥园二处翻译。法宝远被瑞验若兹。因立僧官俸侍中帙。置两都录缉五部僧。昭玄之兴始自此起魏末周初衢术稍整。大寺因尔成四伽蓝。草堂本名即为一寺。草堂东常住寺。南京兆王寺。京兆后改安定国寺。安定国西为大乘寺。边安定左天街东畔八隅大井。即旧大寺之东厨供三千僧之甘泉也。子孙三主三十二年。为晋所灭。其地入魏。合二秦纪七十六年。以后秦立一十二年。西秦干归方灭符崇。依甲子推故相交入。起符健立皇始元年。当晋穆帝永和十年甲寅之岁。至姚泓永和二年。是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国纪历编实六十四载。华戎释种一十六人。合出经论传等一百六十四部。九百一十四卷。总结以为符姚二秦世录云尔。
(符秦)沙门昙摩持 二部(二卷戒本坛文)
沙门释慧常 一部(一卷戒本)
沙门昙摩蜱 一部(五卷经)
沙门鸠摩罗佛提 一部(二卷经)
沙门昙摩难提 五部(一百一十四卷经集论)
沙门僧伽跋澄 三部(二十七卷经)
沙门僧伽提婆 三部(六十卷阿毗昙等)
沙门释道安 二十四部(二十八卷注解志录)
(姚秦)沙门竺佛念 一十三部(八十六卷经论)
沙门昙摩耶舍 二部(二十一卷阿毗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