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369 页/共 976 页
□ 【午集下】【禾字部】 □ 【正字通】俗穳字。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古老切,音槁。【說文】稽而止也。从稽省。賈侍中說:稽□□三字皆木名。 又【集韻】後到切,音號。義同。 又【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音昊。網綴。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他計切,音替。【玉篇】□,車筤。【廣韻】□,車節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正字通】同藝。
□ 【午集下】【示字部】 □ 【說文】籀文祟字。
□ 【午集下】【禾字部】 □ 【唐韻】【集韻】【韻會】□苦會切,音翽。【說文】糠也。【長箋】聚禾去皮。故从會。又【廣韻】【集韻】□苦夬切,音璯。【韻會】【正韻】□古臥切,音過。義□同。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同囈。睡語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靈。穴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五音集韻】與穇同。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伊鳥切,音杳。戸樞聲也。 又室東南隅曰□。與穾,窔同。 又一叫切,音窔。冥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正字通】俗穆字。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鄔感切,音黯。窒也。本作弇。 又【篇海】衣儉切,音揜。蓋也。
□ 【午集下】【立字部】 □ 【廣韻】【集韻】□房六切,音伏。【說文】見鬼鬽貌,从立从彔。籀文鬽字。讀若虙羲之虙。 又【廣韻】【集韻】□盧谷切,音祿。□□,鬼見也。 又【玉篇】摩筆切【集韻】莫筆切,□音密。義同。
□ 【午集下】【示字部】 □ 【字彙補】古丸切,音官。縣名。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徒點切,音簟。□穇,穀名。
□ 【備考】【午集】【穴字部】 □ 【搜眞玉鏡】直耕切。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英。笋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音憂。【小爾雅】十筥也。把謂之秉,秉四曰筥,筥十曰□。宋咸曰:秉猶握也。筥□乃多少之差。
□ 【備考】【午集】【禾字部】 □ 【川篇】同穳。
丮 【子集上】【丨字部】 丮 【唐韻】几劇切【集韻】訖逆切,□音戟。【說文】丮,持也,象手有所丮據也。讀若戟。【元包經】丮之摭。【傳】手之掇也。◎按《說文》《玉篇》丮□音義小別。□,捕罪人也。从丮从。之入切。
丯 【子集上】【丨字部】 丯 【廣韻】古拜切【集韻】居拜切,□音介。【說文】艸蔡也。象艸生散亂。凡丯之屬皆从丯。◎按《說文》丯與夆別。夆,相遮要害也,讀若害。《字彙》誤以丯爲夆,移《說文》夆訓入丯註,非。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搜眞玉鏡】同幐。
丰 【子集上】【丨字部】 丰 〔古文〕〈□□〉【集韻】符風切,音馮。丰茸,草盛貌。【說文】从生,上下達也。【徐曰】艸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毛氏曰:凡邦夆峰豐等字从此。 又容色美好貌。【詩鄭風】子之丰兮。 【六書正譌】俗作丰,上畫从丿者,非。(豐)〔古文〕□□【唐韻】敷戎切【集韻】【韻會】敷馮切,□音酆。【說文】豆之豐滿者也。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侯,亦謂之廢禁。【陸佃云】似豆而□。【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又【玉篇】大也。【廣韻】多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疏】謂犧牲禮物多也。【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註】大也。【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又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 又【廣韻】茂也,盛也。【詩小雅】在彼豐草。【傳】豐,茂也。【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註】豐,盛。約,衰也。 又猶厚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又歲熟曰豐。【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註】謂五穀皆大成熟。 又【博雅】雲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雷也。 又豐席。【孔安國書傳】豐,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又豐本,韭別名。【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註】其根本茂盛也。 又地名。【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通作酆。 又水名。【詩大雅】豐水東注。【後漢郡國志註】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于渭。通作灃。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又州名。古太原郡,宋置豐州。又陝西,隋置豐州。 又山名。豐山,在滁州南二里許,上有豐樂亭。見【歐陽修記】。又人名。【前漢古今人表】□豐,帝嚳妃,生堯。【師古曰】卽□鋒也。 又姓。【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又複姓。豐將氏。見【潛夫論】。 又叶敷文切,音分。【蔡邕□】民安物豐。上叶綏我荆衡,下叶以紀洪勳。 又叶敷康切,音芳。【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旣獲兮,祿實不豐。以志爲養兮,何有牛羊。(豐)考證:〔【說文】豆之豐滿者也。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亦謂之廢禁。〕 謹照原文豐□改豐侯。
丱 【子集上】【丨字部】 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患切,音慣。同卝。【詩齊風】總角丱兮。【毛傳】總角,聚兩髦也。丱,幼穉也。【朱傳】丱,兩角貌。 又【廣韻】呼切【韻會】合猛切【正韻】胡猛切。□同礦。互詳蔔部卝字,石部礦字註。◎按《正韻》上聲梗韻,礦,亦作卝。去聲諫韻,卝,亦作丱。《字彙》丱爲總角之丱,卝爲銅錫礦之卝。丱卝分而爲二,非。考證:〔【詩齊風】總角丱兮。【鄭傳】總角,聚兩髦也。〕 謹照原書鄭傳改毛傳。
串 【子集上】【丨字部】 串 【廣韻】【集韻】【正韻】□古患切,與慣通。狎習也。【詩大雅】串夷載路。【毛傳】串習。夷,常也。【箋】串夷卽混夷。西戎國名。【荀子大略篇】國法禁拾遺,惡民之串,以無分得也。【梁□文帝詩】長顰串翠眉。【謝惠連秋懷詩】聊用布親串。【註】言賦詩布與親狎之人也。 又【正韻】樞絹切,音釧。物相連貫也。與穿讀去聲通。穿,亦作串。【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卽貫串,言博通經傳大義也。 又與□通,別作賗。【文字指歸】支取貨物之契曰賗,今官司倉庫收帖曰串子。 又【正韻】五換切,音玩。義同。
丳 【子集上】【丨字部】 丳 【廣韻】【集韻】【韻會】楚限切【正韻】楚□切,□音鏟。燔肉器。【韓愈贈張籍詩】試將詩義授,如以肉貫丳。【註】言愈兒子侍籍,籍授兒詩,義有條貫也。
□ 【備考】【子集】【人字部】 □ 【字彙補】與价同。
临 【未集下】【臣字部】 臨 〔古文〕□【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沉切,□音林。【爾雅釋詁】臨,視也。【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又【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箋】臨,視也。【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疏】以尊適□曰臨。【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又【博雅】臨,大也。 又【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註】臨,猶制也。 又易卦名。 又車名。【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傳】臨,臨車也。【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釋名】臨,如字。韓詩作隆。 又地名。【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註】臨,晉邑。 又丘名。【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又姓。【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孔融傳】有臨孝存。 又門名。【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註】彎崎,臨硎,閽闥名。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又【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林去聲。【增韻】喪哭。【顏師古曰】衆哭曰臨。【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註】臨,哭也。【釋文】臨,力鴆切。 又【韻補】叶盧東切,音隆。【詩大雅】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又叶力陽切,音良。【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考證:〔【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司馬相如長門賦】君不肯兮幸臨。〕 謹照原文兮改乎。
乆 【子集上】【丿字部】 乆 【正字通】俗久字。
丵 【子集上】【丨字部】 丵 【集韻】仕角切,音浞。艸木叢生。象根株附麗□出形。樸業僕叢字从此,借爲叢雜煩凟。或作□。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步木切,□音僕。又【集韻】方六切,音福。義□同。 上从四直,俗作业、,非。字原作丱下一。
丶 【子集上】【丶字部】 丶 【唐韻】知庾切【集韻】冢庾切,□音主。有所絕止,丶而識之也。 又【六書正譌】古文主字。鐙中火丶也。象形。借爲主宰字。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與脰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胡恩切,音痕。足後也。本从足作跟。 又【字彙】肉眼也。
丸 【子集上】【丶字部】 丸 俗□字。
丹 【子集上】【丶字部】 丹 〔古文〕□□【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都艱切,□音單。赤色丹砂也。【書禹貢】礪砥砮丹。【山海經】丹以赤爲主,黑白皆丹之類。【陶弘景曰】卽朱砂也。 又道家以烹鼎金石爲外丹,吐故納新爲內丹。【黃庭經】九轉八瓊丹。【註】八者:朱砂,雄黃,空靑,硫黃,雲母,戎鹽,硝石,雌黃也。 又【博物志】和氣相感,則陵出黑丹。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 又以朱色塗物曰丹。【揚雄解嘲】朱丹其轂。 又容美曰渥丹。【詩秦風】顏如渥丹。 又赤心無僞曰丹。【謝朓詩】旣秉丹石心,寧流素絲涕。 又姓。漢丹玉,宋丹山,明丹衷。 又丹陽,郡名。漢武帝攺鄣郡爲丹陽郡。晉武帝分立宣城,毗陵二郡。又州名。本赤翟地,元魏置汾州,後改丹州。又【崔豹古今註】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爲南方之極也。 又丹丹,國名。見【南史】。 又【山海經】鳳凰產于丹穴。又竊丹,鳥名。爲九鳳之一。 又牡丹,花名。【本草】一名鼠姑。又木丹,梔子花別名。紫丹,茈草別名。 又叶都懸切,音顚。【陸機羅敷歌】南崖充羅幕,北渚盈輧軒。淸川含藻景,高岸被華丹。 【說文】丹巴,越赤石。外象丹井,中象丹形,靑彤雘等字从此。
主 【子集上】【丶字部】 主 〔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又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又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又賔之對也。【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又【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註】鄭在秦之東也。 又宰也,守也,宗也。【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又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又匰主。【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註】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 又【禮曲禮】居不主奧。【疏】主,猶坐也。 又【晉語】陽子剛而主能。【註】上也。 又姓。隋主胄,明主問禮。又主父,複姓。 又【正韻】陟慮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註】主,同註。考證:〔【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鮒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謹照原文成鮒改成鱄。
丼 【子集上】【丶字部】 丼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井。【說文】八家一井,象構□形,丶□之象也。【徐曰】□,井垣也。周禮謂之井樹。古者以瓶□汲。本作丼,省作井。 又姓。 又【集韻】都感切,音黕。投物井中聲。
丽 【子集上】【丶字部】 丽 【集韻】麗古作丽。註詳鹿部八畫。(麗)〔古文〕□□麗□【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隷。【說文】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師古註】行步進止貌。 又【玉篇】偶也。【易兌卦】麗澤兌。【註】麗,猶連也。【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註】兩馬也。【又】束帛麗皮。【註】兩皮也。【史世紀】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釋義】麗,偶數也。 又【玉篇】好也。【廣韻】美也。【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又【前漢東方朔傳】以道德爲麗。 又【玉篇】數也。【詩大雅】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廣韻】著也。【左傳宣十二年】射糜麗龜。【註】麗,著也。 又【正韻】附也。【易離卦】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又【禮王制】郵罰麗于事。【註】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註】麗,猶繫也。 又【玉篇】華綺也。【正韻】華也。【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韓詩外傳】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玉篇】施也。【書多方】不克開于民之麗。【傳】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又【正韻】光明也。 又地名。【左傳成十三年】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註】侯麗,秦地。又【前漢地理志】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屋棟也。【列子力命篇】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前漢陳勝傳註】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莊子秋水篇】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正韻】小舟也。 又姓,見【姓苑】。又複姓。【左傳成十七年】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又【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音離。【釋名】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魏志】高句麗,在遼東之東。【前漢書】作高句驪。 又山名。【史記黥布傳】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又與鸝同。【張衡東京賦】麗黃嚶嚶。【註】□麗古字通。 又【集韻】憐題切,音黎。義同。 又【集韻】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又【類篇】山宜切,音釃。也。 又【集韻】郞狄切,音歷。縣名。 从丽,俗从兩日,非。【六書正譌】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麗)考證:〔【楚辭招魂】被文纖麗而不奇些。〕 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 謹照原文陣改陳。
丿 【子集上】【丿字部】 丿 【廣韻】普蔑切【集韻】匹蔑切,□音瞥。【說文】右戾也。象左引之形。【徐鍇曰】其爲文舉首而申體也。 又【集韻】於兆切,音殀。義同。 又【廣韻】餘制切,音曳。至也,至地也。
乀 【子集上】【丿字部】 乀 【廣韻】敷勿切【集韻】分勿切,□音弗。【說文】左戾也,从反丿。 又【集韻】力詰切,音列。義同。◎按《字彙》丿右戾譌左,乀左戾譌右,□非。
乁 【子集上】【丿字部】 乁 【唐韻】弋支切【集韻】余支切,□音移。【說文】流也。从反。【字彙】闕乁不載。【正字通】丿乀乁見《說文》。趙古則定爲撆拂抴迻四字,魏校、吳元滿諸家各有解詁,獨《戴侗六書統》釋曰:古今書傳未常用此文,凡書方圜曲直,左右抴引,皆因其形勢之自然,初不成文,豈有定名。按此說,四文與丨丶同類,備偏旁畫母也,故《正韻》□削之。
乂 【子集上】【丿字部】 乂 【廣韻】魚肺切【集韻】魚刈切,□音刈。【說文】芟草也。【爾雅釋詁】治也。【書堯典】有能俾乂。通作。 又賢才之稱。【書臯陶謨】俊乂在官。 又【集韻】牛蓋切,音艾。懲創也。或作。 通作刈艾。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龍龕】音吻。筋頭也。
□ 【子集上】【乙字部】 □ 【字彙補】古文舉字。註詳臼部十畫。□。
乃 【子集上】【丿字部】 乃 〔古文〕□□□□【唐韻】奴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囊亥切,□柰上聲。語辭。【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又承上起下之辭。【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又繼事之辭。【書堯典】乃命羲和。 又辭之難也。【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又辭之緩也。【周禮秋官小司□】乃致事。【註】乃,緩辭。 又語已辭。【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又【王禕詩】兹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又爾汝之稱。【書大禹謨】惟乃之休。【註】乃,猶汝也。 又某也。【禮雜記】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註】乃某卜葬其妻某氏。 又彼也。【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又【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又地名。【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又果名。【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又【玉篇】或作廼。【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又【正韻】依亥切,哀上聲。【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劉蛻湖中歌】靄廼。【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按欸,亞改切,應也。後人因柳集註有云:一本作襖靄。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又乃有靄音,無愛音。《正韻》增音愛,非。又《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乵 【子集上】【乙字部】 乵 【字彙補】以冉切,音广。進也。
乞 【子集上】【乙字部】 乞 【廣韻】去訖切【集韻】【韻會】【正韻】欺訖切,□音。求也。【禮內則】五帝憲三王有乞言。【史記王翦傳】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後漢李通傳】以病上書乞身。 又【釋典】比丘者,華言乞士,謂內乞法資心,外乞食資身也。 又姓。五代將乞力。又乞伏,複姓。 又【集韻】丘旣切【正韻】去冀切,□音器。凡與人物,亦曰乞。【前漢朱買臣傳】吏卒更乞匃之。【註】音氣。【晉書謝安傳】謂甥羊曇曰:以墅乞汝。 【鄭樵通志】气,氣也。因聲借爲與人之乞,音氣。因與人之義,借爲求人之乞,此因借而借也。
久 【子集上】【丿字部】 久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 又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又【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 又【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 又【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久叶以。【小雅】來歸自鎬,我行永久。叶喜祉。【楚辭招】層冰峩峩,飛雪千里。歸來歸來,不可以久。
乇 【子集上】【丿字部】 乇 【集韻】陟格切,音磔。草木根乇生地上也。 又【玉篇】竹戹切。義同。 又【六書正譌】借爲寄乇,委乇,字樣別作侂,託通。
么 【子集上】【丿字部】 么 【韻會】俗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