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077 页/共 3614 页
治风虚伤湿。身重腰疼。四肢微冷。或呕逆或
溏
泄。皆治之。
苍术(炮)白术甘草(炙各一两)干姜(炮)茯苓(各二两)橘皮辣桂浓朴(制各半两)上锉。每服三钱。姜枣煎服。
当归拈痛汤
(出济生拔粹方)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
利。
兼遍身疼痛。下注手足。足胫肿痛不可忍。
羌活(半两)甘草(炙半两)酒黄芩(半两)茵陈叶(酒炒半两)人参苦参(酒洗)升麻葛根苍术(各二钱)当归身知母(酒浸各三钱)防风(二钱)泽泻猪苓(各三钱)白术(一钱半)上咀。每服一两。水二大盏半。浸药少时。煎至一大盏去滓。温服。
空心食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临卧一服不须饭压。一方无当归。用黄柏二钱炒黄色。上本草十剂云。宣可去壅。通可去滞。内经云。湿淫所胜。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节胜湿。
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主。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
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味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间腠理湿。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为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血气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
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脾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疼。苦参、黄芩、知母、茵陈、寒乃苦以泄之者也。凡酒制炒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平。泽泻咸平。
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之气。得宣通也。
苓术汤
(出澹寮方)
治冒暑遭雨。暑湿郁发四肢不仁。半身不遂。骨节离解
缓
弱不收。或附子(炮去皮脐)茯苓白术干姜(炮)泽泻桂心(各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不换金正气散
(出仁斋直指方)
治伤湿四肢重着。骨节疼痛。洒淅咳嗽。
浓朴(去皮姜汁制)藿香(去枝土)甘草()半夏(煮)苍术(米泔浸)陈皮(去白)三片。枣子二枚。
煎至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忌生冷、油腻。一方治伤湿咳嗽。加赤茯苓、干生姜煎服。一方无苍术。
白术散
(出三因方)
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增寒发热。上气喘急。
白术(二两)五味子茯苓(各一两)甘草(一钱)半夏(四个洗去滑破作十六片)上锉散。分作十六服。每服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红枣三枚。煎至七分。空心服之。
左经丸
(出德生堂)
治筋骨诸疾。手足不能行步运动。
草乌(肉白者生用去皮脐)木鳖子(去壳研)白胶香五灵脂(各三两半)当归斑蝥(一百个去翅足醋煮熟)上为细末。用黑豆去皮生粉一斤。醋煮糊为丸鸡头大。每服一丸。
温酒磨下。此药能通荣卫。导经络。专治心肾肝三经。服得小便少淋涩大有奇验。但不曾针灸伤筋脉者。四五丸必效。
牵牛丸
(出宣明论)
治一切湿热肿满等疾。
黑牵牛黄芩大黄大椒滑石(各等分)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生姜汤下。食后。量虚实加减服之。
五苓散
(出医方大成)
治伤湿有热。小便赤少。
独活散
(出活人书方)
治伤风湿等疾。
羌活独活(并去芦头)枳壳(去瓤麸炒遍黄)防风黄芩(细者)麻黄(沸汤泡三沸焙干秤)人参细辛(华阴者)甘草(细锉炒赤)白茯苓蔓荆子甘菊花(各一两)石膏(水飞过二两)上捣罗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薄荷四五叶。
同煎至八分去滓。
知母干葛汤
(出活人书)
治风湿身体灼热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