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709 页/共 3614 页

黑锡、养正丹等药。少   上壅咽疼者。先用降气汤下   水煎服。   半夏(五两一钱)前胡(去芦)甘草(炙)浓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川当归(各二两)肉桂共为苏。   (案:此方原缺方名及症状)白芷(一两)红内硝(半两)木香(半两)山慈菇(一两焙干)上为末。每服二大钱。   空心只   红豆蔻丸   (出圣济总录)   治一切气。饮食不消。   红豆蔻(去皮)缩砂仁槟榔诃黎勒(炮去皮)木香藿香叶(各一两)陈橘皮(去白炒如梧桐子   麝香丸   (出圣济总录)   治一切气逆。胸膈痞闷。中脘不快。痰癖留滞。呕吐   恶心。肢体倦怠麝香(细研)丹砂(细研)木香浓朴(去粗皮生姜五钱同捣干)肉豆蔻(去壳各半两)槟(去粗丸   木香丸   (出圣济总录)   治一切气。消食。   木香丹砂(研)硫黄(研)砂(研各一分)槟榔(锉半两)肉豆蔻(三枚)半夏(将水丸。   如梧桐   桂心丸   (出圣济总录)   治诸气疾。及产后气疾。   桂心(去粗皮)当归(锉焙)赤芍药延胡索(炒)芎(各一两)砂(半两)米醋(分或二分。   或赤马下。血   引气丸   (出圣济总录)   治一切滞气。   丹砂(研)安息香(研)麝香(研各一两)白芥子(三百六十粒炒)大戟末(一钱七分)牛斑蝥(二子大。   临   藿香汤   (出圣济总录)   治诸气不调。胸膈痞滞。升降不匀。   藿香叶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一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锉各三分)桂(去入姜三片   蜀椒丸   (出圣济总录)   治诸气积聚坚牢。心腹胀痛。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人参半夏(汤浸七次去滑)菖蒲穿山甲(炮熟)栝蒌末。每服二钱   槟榔附子汤治积年患气发作有时。心腹绞痛。忽然气绝。腹中坚实。医所不治。   肠胃有虫槟榔(大者四七枚)附子(一枚)甘草柴胡(三两)生姜橘皮半夏(一升)桂心当   七伤汤治诸气。和脾胃。消宿饮。治刺痛。及治产后血气不顺疼痛。   益智(一两)陈皮甘草(盐炒)桔梗(各三两)木香姜屑甘松(各半两)荆三棱(炮为末。每服二   启中丸治三焦气逆。胸膈膨胀痞满。消宿饮。进食。   南青皮黑牵牛(半生半炒)广术(煨)半夏(各一两生)上为细末。醋糊为丸。   如桐子大   槟榔丸治气胸膈膨胀。不进饮食。疗心腹疼痛。消宿食酒饮。停滞痞闷。   槟榔(大者三枚)牵牛(三两半生半麸炒)花生(三两)陈皮(去白二两)干姜(炮三两)疼。醋下   温中丸温脾胃。顺气化痰。呕吐壅逆噎膈。留饮肠鸣。湿冷泄注。辟寒养正气。   良姜(四两切炒)甘草(一两半)肉桂(一斤十二两)干姜(炮)白术(各二斤四两)上为末。炼蜜为丸。一两作一十二丸。细嚼生姜橘皮汤下。米饮下亦可。食前服。   夺真丹治营卫气虚。内受湿寒。传于胸膜。心腹痞闷。胁肋刺痛。   半夏(姜制一两)丁香(一钱)槟榔木香(各二钱)藿香(三钱)附子(炮去皮半两)缩子大。生姜汤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