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771 页/共 3614 页
治风湿着痹,肌肉浓,不知痛痒。
龙骨(三两)虎骨(三两涂酥炙)当归(切焙)桂(去粗皮各一两)皂荚(半两)上为末,入瓷合,每用
卷一百八十七 诸痹门
行痹(附论)
《内经》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夫气之在人,本自流通。
所气胜用治
方
羚羊角丸
(出《圣济总录》)
治行痹,头面四肢沉重,筋脉挛急,手足不
遂,痰涎胶粘,羚羊角(镑一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木香半夏(汤洗同生姜捣面焙干)羌活(去芦)香叶干蝎(去土脑(研各一分)上为细末绿豆大,每服七丸,温酒或
山茱萸丸治风痹游走无常处,亦治血痹。
干地黄丸
(出《圣惠方》)
治诸风痹走移无定。
生干地黄(焙)泽泻山茱萸(炒各一两)山芋牛膝(去苗叶酒浸焙)白术(各半两)天芋(各三钱)萆日三夜一。
萆丸
(出《圣济总录》)
治风痹、行走无定处,亦治血痹。
萆山芋泽泻(各一两)生地黄(焙二两半)白术茵芋牛膝(去苗酒浸焙干)干漆为细末,炼蜜和
防风汤
(出《医方大成》)
治行痹行走无定。
防风(去皮)甘草(炙)当归(切焙)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秦艽(去苗土)葛根(各三分上咀,每服五日二夜一服,一
治走注风毒疼痛
上用小芥末,和鸡子白调敷。
卷一百八十七 诸痹门
痹气(附论)
《内经》谓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外伤于邪证身寒如
方
温补鹿茸丸
(出《圣济总录》)
治阳气虚,阴气胜,痹气内寒,如从水中
出。
鹿茸(去毛酥炙四两)五加皮五味子牛膝(酒浸切焙)防风(去皮)远志(去心)焙各三两)人参龙芮(各二两)萆门冬(去心焙)杜仲(炒各一(炮去皮脐)细辛(去苗叶)蜀椒(去目石南(三分)上除菟丝子别捣外,筛罗为末下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空心食前,日三。
巴戟天丸
(出《圣济总录》)
治阳衰阴胜,痹气身寒,补益。
巴戟天(去心酒浸焙)肉苁蓉(去皮酒浸切焙)白龙骨五味子鹿茸(去毛酥炙)白茯苓浸另捣各三制各一两半)上为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补益黄丸
(出《圣济总录》)
治阴盛阳虚痹气,身寒如从水中出。
黄鹿茸(去毛酥炙)白茯苓(去黑皮)乌头(炮去皮脐)干姜(炮各三分)桂(去粗皮五味子柏子仁再拌匀,炼蜜和丸,如
天雄丸
(出《圣济总录》)
治阳虚阴胜痹气,身寒如从水中出。
天雄(炮裂去皮脐)乌头(炮裂去皮脐)石龙芮王孙王不留行蜀椒(去目合口炒出汗子(炒半两)上为三。
附子丸
(出《宣明论》)
治痹气中寒,阳虚阴胜,身寒如水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