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148 页/共 3614 页
大建中黄汤
(出究原方)
治小腹急疼。便溺失精。虚热盗汗。四肢倦怠。
百
节烦疼。口苦
热出白液。左传云
闭。水腋不藏。因思虑白芍药(四两)绵黄(蜜炙)川当归(洗焙)远志(去心用灯草煮)泽泻(三两)人参分。
去滓血。
各等归、钱。
服。
失血炙、水二补诸苓、桂分用黄去芦。白术、人参、枳壳去瓤、前胡各三分、杏仁去皮尖、银州柴胡、白茯苓、当归、川芎、半夏汤泡七次、甘草炙、黄芩、白芍药、羚羊角、生地黄干者、麦门冬去心各二分为散。
每四钱。水一大盏半。姜四片。煎八分。去滓。食后。日二服。名十七味大建中汤。卫生家水不胡、参去各半两为细末。每二钱半。水一盏。姜三片。乌梅二个。煎至七分。温服。
空心热服。小便多。即食后临卧时服。名二十四味建中汤。
太乙金锁丹
(出圣济总录)
治精气不固。诸虚百损。
钟乳(粗捣净淘淡竹叶地榆五钱锉同入沙铫内水煮一服时取出淘净乳钵研细水飞取细者不住心)附子(切烂蒸再成膏三十丸。
须发光
韭子丸
(出圣济总录)
治秘精。补脾元。强志。解虚烦。
韭子(微炒)巴戟天(去心)桑螵蛸(锉炒)菟丝子(酒浸另研)牛膝(酒浸焙)牡蛎(左空心盐汤
八味丸
(一名肾气丸出仁存方)
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心火上炎。渴欲饮
水。或肾水不能摄养。多吐痰唾。及脾虚不得克制肾水。多吐痰唾而不咳者。脐腹疼
痛。夜旋溺脚脉绥弱。肢体倦怠。面色萎黄或黧黑。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
痛。小便不利。香港脚上攻。
小腹活血驻以助阳味丸主熟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交桂(去皮二两)牡丹皮泽泻(各三两)附子(十丸。
温酒送下。或汤亦得。空服食前。妇人淡醋汤下。阳衰阴痿根据全方。夏减桂、附一半。冬春秋三停减一。痰去精走。全减桂、附。只服六味地黄丸。血虚阴衰。熟地黄为君。精滑山茱萸为君。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黄。白茯苓为君。小便淋涩。泽泻为君。心虚肠胃间积热。
心火盛。心火不足。牡丹皮为君。皮肤燥涩。干山药为君。以上但言为君者。其分两用干地黄分两。同干地黄却根据例为臣。分两同。或曰。八味丸久服可为地仙。今老者服之而腹痛。
少者服之而发疮。或小便频数。或小便结涩。或眼昏。精滑泄。其故何哉。盖八物条事非失制度。非方之罪。今货地黄以丝矾豆豉浸蒸易其性。干地黄性本凉。加以矾石性冷。此老人所以腹痛。附子多是重三四钱。此是漏滥侧子。大热有毒。此少者所以发疮。小便频数。泽泻生也。小便结涩。山茱萸不去核也。今具八味条事于后。
地黄(生者去土水中浮者为天黄中者为人黄沉者为地黄先将地黄蒸良久天黄人黄捣汁取蒸地皂荚刺萸(酒浸良丹皮(合。
服之
秘精丸
(出仁存方)
治下虚胞寒。小便白浊。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
力。一名固精丸牡蛎()菟丝子(酒浸蒸焙另研)龙骨(生用)五味子韭子(炒)白茯苓白石脂()汤送下。
小草汤
(出危氏方)
治虚劳忧思过度。遗精白浊。虚劳不安。
小草黄(去芦)当归(去芦酒浸)麦门冬(去心)石斛(去根)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罗匀。每服四钱。水一钟。生姜五片。煎八分。去渣。温服。
不拘时候。
无名丹补虚守神。涩精固阳道。男子服之有奇功。非笔可尽述。其作用非至神不
能处之。
茅山苍术(一斤不浸入药臼以面杵舂令稍滑净筛去粗皮亦不须过当)龙骨(一两另研如粉)者一两炮裂削如桐子五十下。一方无赤石脂。
金锁丹
(出余居士选奇方)
治男子本脏虚冷。夜梦鬼交。
龙骨(水飞)菟丝子(一两)破故纸韭子泽泻牡蛎(各半两)麝香(少许)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