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372 页/共 3614 页

(一名健步丸出海上方)   治寒湿香港脚。疼痛不止。   破故纸(炒)葫芦巴(炒)牛膝(酒浸一宿)舶上茴香(酒浸一宿炒)肉苁蓉(酒浸一宿)用艾四两蒸三次金山长服之渐   舒筋丸   (出杨氏家藏方)   治寒湿在经络。腰脚肿痛。行步艰难。   当归(洗焙)赤小豆(生用)地龙(去土炒)甜瓜子(生用)乌药木瓜(去皮焙干)威灵研)五灵脂(服十五   换腿丸   (出医方大成)   治足三阴经虚。为风寒暑湿所袭。挛痹缓弱。上攻胸   胁   肩背。下注脚石南叶天南星(炮)石斛(酒浸)牛膝(酒浸)羌活薏苡仁(炒)防风(去叉股)萆两)上为末。   为苦遂不   活络汤治寒湿香港脚。筋骨手足一切疼痛诸症。   白术(六钱净者)杜仲(六钱去粗皮量制炒去丝了秤)牛膝(半两去根酒浸焙干秤)附子(皮了秤)川姜(七钱半炮)当归(一两二钱半洗去土酒浸一宿焙干了秤)上件并为细末。每服半两。   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温热服。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传于鄂渚林总郎原礼。同官数人。服之皆效。   追毒汤治肝脾肾三经为风湿所袭。寒热。毒瓦斯上攻。阴阳不和。四肢拘挛。上   喘急。小半夏(四两汤洗)黄甘草(炙)当归人参浓朴(姜汁制)独活橘皮(各一两)熟地黄芍药枳壳(麸炒去瓤)麻黄(去节汤各二两)桂心(不焙三两)贝母(二十一个)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三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三夜一。   蠲痛乳香丸治寒湿香港脚。足下隐痛。行履艰难。筋骨疼痛。常服。使经络疏通。   香港脚不发乳香(别研)肉桂(去粗皮)茴香(炒)川楝子肉青皮(去白)陈皮(去白)黑牵牛(炒以上七味各一两)草乌头(去皮尖锉盐炒令黄去盐不用)槟榔木香(上三味各半两)上   芎散治寒湿香港脚。肿满疼痛。行步艰难。或发或瘥。延引岁月。此方神效。   川芎(一两)上一味为细末。每服二钱。取生萝卜自然汁一盏。用重汤暖令温。空心调服。   附子木瓜丸治寒湿相搏。筋骨疼痛。行步艰难。夜多小便。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白术(半两)木瓜牛膝(酒浸一宿焙干)五加皮萆防风(一两)上   苍术丸治香港脚。祛湿痛。养肾水。顺气疏风。   苍术(一斤用四两酒浸四两米泔水浸四两醋浸四两青盐水浸冬五日夏三日根据前分作四处一分末。醋   熨痛膏治寒湿客搏经络。四肢骨节疼痛。   干姜(炮)大麦(炒各二两)上件为细末。每服用一两。以童子小便半升。同熬成膏。   稀稠   治香港脚。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疼不可践地。   用紫苏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   卷二百四十一 脚气门   风香港脚附论   内经谓。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寒暑风湿之气。皆本乎地。   经络惊悸治胸或脉有三品。内外症候相似。但脉有异。若脉浮大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应瘥。若风胜宜作越婢汤加白术四两。若脉浮大而紧转快。宜作竹沥汤。若病患脉微而弱。宜服风引汤。此脉汤。若病患脉浮大而紧快。此是三品之中最恶脉也。或沉细而快者。此脉正与浮大而紧者。同且至汤势更而苦胀满。可服鳖甲汤下之。若汤势尽而不得下。可以丸药助汤令下。下后更服竹沥汤。辄令脉势折。气息料理便缓。服三十二味八风散佳。凡初得病。便摩野葛膏日再。顽痹脚弱都愈乃止。若服竹沥汤。脉势自折。如未病时。气力运转。脚未能遽行。而体力充足。然后渐渐行步。病重者。瘥后半年。始能扶而行耳。既觉脉正体瘥。但当勤服八风散。勿以一脚未能行。轻加余治。余治未必全得益。更生诸恶。失此诸治方也。人有疑野葛膏。有人闻竹沥汤云。恐伤腰脚者。即勿令与治。知此人天性不可与医故也。竹沥汤有三首。轻者服前方。   重者服次方。再重服后方。此风毒乃相注易。病患宜将空缺服小金牙散。以少许涂鼻孔耳门中。视病困人。及吊新亡人。虽强健人。亦宜服之。亦以涂耳鼻。乃可临近亡人及视疾者。   绛囊袋入一方寸匕。男左女右臂膊上。此散服宜从少为始。病患尤宜饮赤小豆饮。冬服侧子金牙酒。续命汤治风毒病初得。似时行毒病。而脉浮缓。终不变快。此告不治。或数日而死。或十数日而死。或得病便不识人。或发黄。或发斑。或目赤。或下部穿烂者。此最急。得之即先服续命汤一剂。服葛根麻黄汤下之。若故不折。更与续命汤三剂。必瘥。   大凡香港脚入腹。大便必秘。当通大便。而后风寒湿毒之气在内者方宜散通之。不得其法。   毒于流连变作。上奔绞痛。呕吐号啼。治之惟三将军丸最捷。若不守用此药。遽行别药。或不得其当。则立见其毒胜痰逆。闷绝喘息。汗流昏塞。搐搦咬齿。坐视垂死而已。杉节汤亦最妙。   凡香港脚初得。脚弱时宜速灸之。并竹沥汤灸讫即可服。更进八风散。无不瘥者。宜急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能灸。如此者。半痊半死。虽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复更发动。觉得便根据此法灸之。及服散者。治十十愈。此病轻者。一时虽不作。治之不当。根本不除。久久至于杀人。不可不精以为意。   凡灸八处。第一风市穴。可令病患起。正身平立。垂两臂直下舒十指。掩住两髀便点当手中央指头髀大筋上是。灸之百壮多亦任人。轻者。不可减百壮。重者。乃至一处五六百壮。   勿齐。上旁侧支际当中央。灸百壮。亦可五十壮。第三犊鼻穴。在膝头盖骨上际。外骨边平处。   以手按之得节解即是。一云。在膝头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动脚以手按之。得屈解是。灸五十壮。可至百壮。第四膝眼穴。在膝头骨下两傍陷者宛宛中是。第五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一支附胫骨外是。一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长短大小。当以病患手支度取穴。灸百壮。   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支一附胫骨外是。灸百壮。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支。一云。   附胫骨外是。灸百壮。第八绝骨穴。在脚外踝上一支。一云四寸是。凡此诸穴。灸时。不必一顿灸则灸两处灸之绝骨最诸管关节。腹。皆尽灸之。并服八风散。往往得瘥者。觉病入腹。若病患不堪痛。不能尽作大灸。   指上中法。存三五急其足十指端。名曰气端。日灸三壮。并大神效。其八冲可日日灸七壮。气不上即止。病者非深相委。悉慎勿为人灸之   方   白茯苓丸治风毒。香港脚缓弱。腰脊急痛。臂膊酸疼。心胸痰壅。气逆胁满。   白茯苓(去黑皮)石斛(去根)肉苁蓉(酒浸切焙)酸枣仁(炒)五味子(炒)天雄(炮裂角(镑)枳壳(活(去芦各一两)草(炙一两)熟地黄(焙)鹿角胶(炙令燥各二两)上为细末入细研云母粉。菟丝子。和拌匀再罗。   炼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