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476 页/共 3614 页

中莴菜毒方   王顺求云莴菜出园圃有毒。百虫不敢近。蛇虺过其下。误触之。则目瞑不见物。人有中其毒   解果菜毒豆粉毒   以杏仁细嚼。冷水吞下。荔枝毒。泡盐汤、又蜜解。瓜毒、瓜皮汤解。盐汤亦可。柑毒、柑   治中菰菌毒方   以茱萸煎汤服。吐下即解。熟艾煮三五盏。犬项下。取热血灌之。雄鸡血亦可。   中蕈毒方   崇宁间。苏州太平山白云寺五僧行山间。得蕈一丛甚大。摘而煮食之。至夜发吐三人。   急用之。   解野菌毒北梦锁言、野菌毒人而笑者。   煎鱼汁服。僧光远云。夷坚志云急采鸳鸯草。生啖之即愈。中菌毒杀人者。以防风三十枝。锉碎以水煎。候冷灌之立愈。白水浓煮石首鱼头汁。灌之无不愈。食生梨叶解菌毒。   地浆   治食野菌毒   (出本草)以莲叶莲房。水煮服之。   凡菜中有水莨菪。叶圆而有光有毒。误食之。令人狂乱。状若中风或吐。甘草煮汁服之。   即   麝香丸消瓜果水毒。   肉桂(去粗皮)人参(去芦头半两)丁香(一两)白茯苓(去皮一两)甘草(二两炙)青盐匀。炼蜜为   治人食枫树上生菌。即冷笑不止。   (出本草)以土浆屎汁饮之愈。   卷二百五十二 诸毒门   蛊毒   (附论)夫蛊毒千品。种种不同。或下鲜血。或好卧暗室。不欲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   或四即死药。   大炷出。   凡人患积年之久。大黑如漆。或坚或薄。或微赤者。皆是蛊也。凡人忽患下血。以方药治。   处之名。   药。着饮食中。使人得瘕病信之。蛊之为毒。医书所载端午日。以蛇虺蜈蚣虾蟆三其人。密取其毒置于酒食中使啖之。若中毒者。令人若不即治。食五脏即死。然此毒中人。有缓有急。   败。食尽五脏而后死。死则其毒流注于旁人。亦成有积聚胀满之病。类乎蛊者。便以为蛊。尤为非也若素知其姓名。呼唤将去。其病自愈。又有一说此物。其毒亦不变作。又蛊毒千品种种不同。有亦各有异。或吐下鲜血。或如卧暗室。或心性反有殊也。其以五蛊推之。有蛇蛊、有蜥蜴、有脉洪壮。病发之时。腹内热闷。胸胁支满。舌颜色赤。唇口干燥。经年不治。肝膈烂而时。腰背微痛。手脚唇口皆习习而喉脉急、舌羸瘦、颜色枯黑而死。虾蟆蛊者。面色青白或上或下。若天阴久雨而病转剧。皮肉如腹内胀满。状如虾蟆。若成蛊吐出。成蝌蚪裂而死。蜣螂蛊者。脉缓而散。病发之时。   腹内疼。胸中痛。颜色多青。或吐出似蜣即死。欲试蛊与非。当令病患唾于水内前。当令病患唾于水内。唾如柱脚直下沉大豆。若是蛊。豆胀皮脱。若非蛊。豆不是蛊。又云取新生鸡子煮熟。去皮留黄炊时。夜吐瓦上。着霜露内。旦看下硬。发烦闷。欲得水洗沃身体。   毒。不作蛊治。遂死。又身体弱。   横骨如角弓。生溪间内。或因两潦痛。亦如中尸卒不能言。又水毒虫无疮为溪洒。特少异耳。又沙虱钻入皮里。刺如针芒。是三者、变生飞蛊。倏入患躯。啖食五脏果菜茶汤酒醋之中。皆可挑毒以如刺。十日生于腹中。生则动矣。   用胆矾半钱。投入一盏热茶之内。   用川郁金二钱。末之。米汤调下。即泻出恶物。吐泻以后。以人参一分。白术茯苓倍之。碎为粗末。新汲胡蔓草。亦蛇。汲水洒妇多遇合北说。复以药于人。人畜道者。是无浮游田野道   方   大金牙散治一切蛊毒。百疰不祥。医所不治。   金牙鹳骨石膏斑蝥活草子胡燕屎白术雷丸龙牙铜镜鼻栀子仁干漆龟甲鳖甲鬼督邮桃白皮大黄(各四分)桂心芍药徐长卿羚羊角射干升麻鸢尾马目毒公蜂房细辛干姜野狼牙雄黄真珠(各三分)芫花莽草精赤小豆(一合研)地胆樗鸡芫菁(各七枚)刀圭。   稍加二刀圭。带下辟百邪。治九十九种。一   紫参丸治蛊注百病。症瘕积聚。骨肉酸削。大小便不利。卒忤遇恶风。胪胀腹满   。淋漓转紫参人参半夏(洗)藜芦代赭石桔梗白薇肉苁蓉(各三分)石膏(一分)大黄头(炮四分)老小以意   人参丸治蛊注。四肢浮肿。肌肤消瘦。咳逆腹大。如水鼓漏泄。   人参紫参半夏(汤炮七次去滑)藜芦(炒)代赭石(研)桔梗(炒)白薇肉苁蓉(酒子(炮裂去皮脐三丸。   犀角丸治蛊毒、百病腹暴痛。飞尸、恶气肿。   犀角屑鬼臼屑桂心末羚羊角(各四钱)天雄莽草真珠雄黄(各一两)贝母子(合捣。蜜丸和下一二丸。   北地太守酒治万病蛊毒。风气寒热方。   (一名乌头酒)乌头甘草芎黄芩桂心藜芦附子(各四两)白蔹桔梗半夏柏子仁前胡麦门冬(各六两)上七月曲十斤。秫米一斛。如酒法。药以绢袋盛之。沉于瓮底一合。   如漆。   绞急。   吐黑半服三十五日。鼻中出血三升。耳中出黄水五升。便愈。古方云、喜上。此主蛊毒。有人中蛊毒者。服无不愈。极难瘥者。不过二七。所有效莫不备。出曾有一女年四十余岁。偏枯羸瘦。不能起枕长麻。耳聋一无能闻。两手不收遂得平服如旧。有人中蛊毒。而先患风。服茵芋酒多伤。服此吐出何蛊不下也。嘉其功效。有异常方。故具述焉。   保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