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616 页/共 3614 页
欲不畏寒方
用天门冬茯苓各等分为末。服方寸匕。日再服。大寒单衣汗出。
二百六十五 服饵门
丹药(附论)
夫轻清上腾。重浊下结。干道有凝明之气。散作星辰。坤灵韬变化之精。流于金石。备诸炼之勤谷神论云。含津炼气。吐故纳新。上入泥丸。下注丹田。谓之内丹。阳龙阴虎。水液金精。
可致
方
神仙中品黄龙丹
(出圣济总录)赤石脂(十两)黄牛乳汁(三升)白沙蜜(一斤)乳香(通明者一斤)甘草(三两末)白净盆第一次于上七日淘米七升如炊饭相似。安药盒在内炊之。饭熟为度。夜中去其盒盖。露之星辰下一宿。第二次于月望日。根据前法炊之。亦去其盒盖。夜露月明中一宿。第三次于二十四日早晨。根据前法炊之。去其盒盖于日中曝之。要取日月星辰之气足。第四次先将牛乳三升入大盒内。于慢炭火上逼令如鱼眼沸。下乳香候化。次入前三次炊煮赤石脂末。用柳木篦搅令匀。倾于乳钵内细研。复入盒。根据前用米七升安盒在内炊之。米熟为度。第五次以蜜二斤入盒内。根据前慢火逼之。如鱼眼沸。即下前药。不住手用柳木篦搅匀。入甘草末三两同熬。
令带湿便住。再用米七升安药盒在内。炊米熟为度。取盒于新水盆内浸半日。取出于净处安顿。初服时。选天德日欲明时。空心。焚香面东七拜。以好酒调下一匙许。此乃出世延年仙丹。无金石之毒。亦无误生理。服食之后。乃得四气调和。经络无滞。但许传授度人。不可窥利。则其效神速。晋广平中。华岳朱山人。自幼慕道。年六十余。游钟山。遇异人。授此丹。信而服之。至唐。龙纪改元。寓扬州开元观时。已数百余岁矣。复授道士周重兴。且曰。此丹服之旬余。自觉脏腑通快。精神清爽。凡风痨气冷。一切大病。悉皆除去。若及两料。肠变为筋。可与天地齐久。凡人先须养脾。脾王则肝荣。肝荣则心壮。心壮则肺盛。肺盛则元脏实。元脏实。根本固。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
修合用新洁器。可盛一两药银盒一只。可盛五斗物银盒一只。新瓦盆三只。可盛一斗物木甑罩篱儿一枚。柳木篦一枚。净木柴一百斤。
神仙返魂丹
(出圣济总录)
起死扶衰。延龄却老。
丹砂雄黄雌黄(各三两)上先细研雄黄雌黄二味。用竹筒盛。埋北方地中三日。
取出。
出度药子中六
长寿真人素丹砂方
(出圣济总录)
轻身却老。强力悦色。
丹砂(成块者四两)青盐(半斤)硼砂(一两别研分作三分)磁石(一斤大火四十九度逐如莲子排一分药末盖之于灰上。更却用圆盒盖前坐炉中砖轻凿开。取二味熟研只合定在紫色佳。
弹子大。
灰匀盖。
成矣。取坠于井内加一丸。
马。力过肉鱼鲜物
太清四扇丹
(出圣济总录)
安心辟邪。治一切恶气。
丹砂(四两研如麻豆上巳采桃花二十两真蜜一斤同入银器中重阳煮至五月朔日以新水淘净涤五月三日草一分并滓。入大麦面作糊。和稍硬剂之丸。如楝实大。每服以沉香温水二合嚼下一心导血。驻颜益气。调和百脉。去邪气。尤辟时疫。疫岁即全家斋洁。旦起各人嚼下一粒。断不染疾。久服则心安无梦。邪气不犯。面有红光。合时忌常于净洁处藏之。一名通神保明丹。兼治妇人血气冲心疼痛。丈夫元气不足。
症。生姜酒下。妇人炒姜醋汤下。疟腊茶下一粒。或半粒。量疾大小服。
神仙太乙丹
(出圣济总录)
轻身延年。
圣无知(煎掠去白花焙干研二斤)硝石(五两细研分作十分每一度入一分)绛矾(细研五油十两一分细髭
神仙灵砂丹
(出圣济总录)
延年益寿。悦颜色。坚脏腑。壮腰脚。益血固精。
水银(四两)硫黄(一两半)上先熔开硫黄。即投水银。以铁匙炒作青砂子。秤定四两。
如差盒上。以细罗赤石脂末。水拌作泥。浓粘外缝令周密。盒下坐熟火猛焰得所。微扇之。
盏未煮羊
神仙伏火内固丹
(出圣济总录)
补经育神。延年悦色。
丹砂(一两)锡蔺脂(一两)上以浆水二碗同煮。水尽为度。用沙盒子一枚。将煮过砂用蜜子。
用纸下。
神仙益寿二气丹
(出圣济总录)丹砂(二两)水银(一两同研)百合花夜合花干菊花槐花(不拘多少同为末)上用小缝。
研。
一丸
二神丹法一银茅。二金茅。非寻常伏火朱砂之比。赵彦正有序言。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