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782 页/共 3614 页
承泣中)。脑项后发际宛耳前动脉是也)脐下二寸。女子禁溪旁一寸五分)。以注射。并用诸药大抵膏粱之人。既得斯疾。于心有慊。一毫冷药。断不肯服。医者又不执术。只得循情。首以十宣散投合其意。便以膏药敷贴于外。殊不知毒瓦斯方盛之时。外被敷药闭其毫孔。内服温药助其毒瓦斯。致令热毒之气。无路发越。内攻脏腑。倾人性命。急如反掌。古人云。痈疮未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断不可用。痈疮已破。脏腑已亏。一毫冷药。亦不可用。此先后之要诀也。
内托散(又名万金散。又名曰托里散)。五香连翘汤。沉麝汤。甚者追毒丹(又名神仙万病解气不伤干。大热拔毒泻。皆国老膏之需。
凡痈疽始作。皆须以大黄等药。极转利之。既利之后。病患当自知之。勿以困苦为念。
若曰哉。
之。
不学一初觉得背疽之疾。便合服内托散。又名乳香万金散。后来方免变证。口舌无疮。此药但可一即合继服五香连翘汤。此药如大便宽快。内热既退。即合住服。若一二日之后。大便再闭一疽破后。多服排脓内补散。无呕逆用酒调下。有呕逆木香汤下。又若痈疽破后。当终始服一痈疽初作之时。便要着艾。既灸之后。便宜用麦饭石膏。四围涂敷。以护其根脚。不可使口痈疽才破有口。便合用猪蹄汤洗。其初连日洗。五日后间日洗。欲安之际。三日一洗。
一痈疽既破。脓血溃多。五七日后。方可用神异膏贴。若根脚小。五日后贴。如阔大。
须七一痈口将收之际。最忌用急涩敛口之药。只宜用神异膏贴。多见昧者。破此一段不过。
病者痈疽将安之际。宜多服加味十全汤。以补其气血。庶使肌肉易生故也。
一前后病疽之人。多是先发渴而后背疽作。或有背疽安而后发渴疾。因此不救者甚多。
若有不问生长一前方须是居于州县。及有力之家。方得及之。若居僻乡及无力之人。只可用鹭鸶藤酒。
一难一呕逆有二证。一证谓初发时。不曾服内托散。伏热在心。一证有气虚。脾气不正而呕。
当内早晨宜服嘉禾散。如有寒热。宜服家传不换金正气散。仍五更初。兼服山药丸以补肾。
凡疮家皆用宣利。去其毒根。荡涤陈。假如神仙追毒丸、六味车螯散、五香连翘汤、千金漏芦汤。用药无过此法。更当详辨禀赋强弱。临时加减。大抵治疮要法。须是脏腑坚而不秘液耗。便秘不利。精神昏浊。服之必安。可以类推。凡疮溃之后。尚觉虚热。可与五香汤内加犀角末黄人参之类。如大便秘小便赤。可与五香汤加大黄、朴硝。
大抵痈疽。不可舍五香汤。假如治疮。温药必有桂。以通血脉。疏理不足。宣导百药。
冷药一透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大抵疮多因荣气不从。逆于肉理。郁聚为脓。稍得香味。血行气因而美。
凡痈疽之疾。初服头药失序。或不曾服内托散。又无药宣得内毒。致令热毒冲心经。咽喉口而生又宜其脓薪救火。如用平补之药。肾医无策。愚云。昔尝闻一名医复合。遇肾开时。进一服平补山药丸。所用皆平补肾气。全如法而服药。三日而医者诊以为不可治。若有人痼冷虚如是病患气弱。不进饮食。合服嘉禾散。如购到现成散子。每五两宜加人参、丁香、木香、欲饮况服他药无效。猝于后用之。而病患方能进食。自此以后。遇早晨住服他药。必进嘉禾散一服。疾安而后已。
夫疮肿之生于外者。由热毒之气。蕴结于内也。盖肿于外有生头者。有漫肿者。有皮浓者。
干换头者其热理。
贴驱逐邪毒。复入于内。归于肝心。十死八九矣。大抵敷贴之药。欲消散肿毒。血脉疏通。
寒或未干肉。
即济生方嵇论治法云。金人大定间。有遇异人传狗宝丸。得之者以献之伪主。其后嵇乃事伪朝为第而解外有许加解毒疮溃以换即痈发背者。皮薄肿高。多有椒眼数十粒。疽发背者。皮肤顽硬。状如牛颈之皮。二证皆宜灼分许调治亦凡疗痈疽。用针灸点烙。其功甚大。尝有一妇病痈。在背之左。高硕而热。未破之间。
有医法。
恐恐若宜是百熟予见人烙疮者甚多。用尖针烙者不得法。用平圆头者甚妙。盖要孔穴通透。尖针头细。其口易合。徒尔吓人。针出复合。未必为功。惟用平圆如锁衡纬铤之类乃妙。即烙得通。不得治者便用法敷之。不能保养。疮口必再合。口合则不能必其效。用牛膝根之法亦为妙也。治痈疖不问老幼少壮。初发痈肿。急用蜞针。亦是开门放出毒瓦斯之一端也。疗痈疽诸般疮疖。欲愈必痒。及疗肾脏湿痒妙方。盐之功用甚着。予一日髀上生一疖。以火烙之作效。数日疮口欲合。四边痒甚不可忍。令人以绢帛蘸汤熨洗甚快。快定复痒。再熨再痒。三熨觉倦。医者云。凡洗熨最损人气血。每见病疽之后。被洗熨随至眩绝。是时予痒并作。医者取盐一撮。
于四缘遍擦。便觉疮内外清凉。少定、作一般美快。更不复痒。嗣后偶灸疮临可。作金樱子痒甚。取盐擦之。其效如初。痒甚则重擦。随其轻重。不觉损人。盐入疮口。亦无妨害。嗣后身体或有痒处。亦以盐擦。随即除去。且复佳甚。世人多有于疮疖初发时。用油盐擦之令热。遂结聚不成。亦此意也。疖初发时。取五更未语之唾。以手潜抹。亦是一法。肾脏湿痒。无药可治。亦用盐擦得效。此亲试也。
夫痈疽者头少肿处多。出脓不快者宜针烙。脓未盛以前。不可不以诸药贴救疗。以安病溃。
无不膏或过时不针。即反攻于内。内既溃败。欲望其生。岂可得乎。则针烙取瘥。实为良法。疑而不决。为必死之患。或隐讳此疾。或惧痛不针。此神夺其识。死期将至。痈则皮薄宜针。疽则皮浓宜烙。古法无烙。惟有针刺。烙即火也。亦谓之燔针劫刺。以其有劫病之功也。今用烙法多瘥。殊隐妙。于铁针法本用铍针。烙法当用火针。似火箸磨头令尖如枣核。围滑。用灯焰烧。须臾火作炬。数蘸油烧令赤。皆须近下面烙之。一烙不透。即再烙之令透。若其攻稍广。即须散烙数处。并令透则气疏达。脓水易出。不假按抑。实者捻发为。虚者以纸为。涂引脓膏药之。兼以膏药贴之。常使开润。勿令急燥。若其人羸瘠。勿顿出脓。
徐徐愈。
生头气不软而凡治痈疽发背。肿高坚硬。脓稠盛色赤者。宜用水角。陷下肉色不变。软漫脓稀者。
不此坑背下腰被水日或水角肉坚人烦角法余铺今之名外科者。多是胶柱。不善变通。立性粗率。惟以针刀为快。始用毒药涂搽其外。
内施愈亏者堪。
寒患者忌作劳叫怒。嗜欲饮食。如干湿面。炙爆煎炒。腌藏法酒。生冷滞腻。牛羊鸡鹅鱼。
并并气
卷二百八十二 痈疽门
诸痈疽
(附论)夫痈疽疮肿之作者。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皆有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其行也有于骨之毒则易虚者内虚
方
藤黄饮子治一切痈疽疮肿。
金银花黄防风川乌羌活大黄赤芍药薄荷连翘麻黄当归石膏黄芩钱半)滑煎服。大内塞排脓散治发背痈肿。经年痊后复发。此因风火或结气在内。经脉闭塞。至夏月以来山茱萸五味子茯苓干姜(各六分)甘草石斛人参桂心芍药(各五分)巴戟天分)地地肤子也无地
干地黄丸凡壮热人。能常服之。终身不患痈疽。令人肥悦。耐劳苦。
干地黄(五两)芍药甘草桂心黄黄芩巴戟天栝蒌根远志(各二两)石斛子大。酒服
李根皮散治痈疽发背。及大小瘰。曾有人患骨从疮中出。兼有三十余痈疖。服
此散瘥。
李根皮(一斤)栝蒌根半夏(各五两)通草白蔹桔梗浓朴黄芩附子(各一两)治下筛。酒服
狗宝丸一名寸金丸。二名返魂丹。三名再生丸。四名追命丹。五名延寿丸。六名
来苏丸。
口噤但斡开牙
遍身。附骨肿痛。先觉时饮引。口中烦渴。发寒发热。四肢沉重。身体壮热。瘰疔
疮。并皆治之。
蟾酥(二钱)狗宝(一两)金头蜈蚣(七个头尾全用羊酥炙黄色)腻粉雄黄没药南乳金石(一钱)除黄蜡、乳汁二味熬成膏用白丁香七个研烂。调效。以后只吃白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