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867 页/共 3614 页

治诸般恶疮生脓。及疮疹后脓水不干贴衣者。及流脓成片难痊。逐年复发。及热疮   诸药不效者。悉治之。   川黄连(二两晒干碾末)轻粉(少许)上用香油稠调黄连。摊于瓦碗内。却收北艾揉软烧烟。覆碗在烟上熏之。以艾三团为度。令热透碗底。候覆碗冷。再用香油旋化入轻粉调匀。   敷于疮上。日换二次。三日即平。若小儿头疮。加松香在内同敷。尤妙也。   治痈疽生蛆者   用新宰猪肺。乘热薄切。贴腐处。虫皆攒肺上。频频易去。可以尽取。   生肌散治一切恶毒疮疼痛。   白米(一升淘四十九遍)旧皮巾子(一只)上入瓷瓶子内。泥固头。以大火烧为灰。   候冷。细研为末。日二三次贴。   石榴散止痛生肌。   用醋石榴一枚。作窍子。纳白矾一两。慢火内深焙烧半日存性。为散贴之。取瘥为度。   雄麝散化息肉。辟臭气。止痛。散寒邪。干脓长肉。敛疮口。及治嵌甲。   蛇蜕皮(四两于熨斗内烧留性)雄黄(一两别研)血竭(二钱别研)麝香(二钱别研)上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掺患处。   真珠散治一切浸淫恶疮。久不生肌。疮口不敛。   定粉(一两半研)白蔹末(一两)白芨末(一两)龙骨末(二钱)黄丹(二钱飞研)乌贼鱼骨末(一分)上件同研令极细。干糁疮上。如疮即加乳香二钱。疮干以津唾润。勤敷之。   敛毒散治一切疮溃脓后见疮口。肌肉不生。四面皮紫黑疼痛。赤肿不消。   乳香(半钱另研)没药(半钱另研)麝香(少许别研)黄丹(一钱火飞)白矾(一钱别研)干胭脂(半两)上件研匀。每用量疮大小。用药干掺于疮口上。用膏药敷贴。或用帛子包裹。如疮口不干未敛。再换。   桃红散生肌止脓水。   寒水石(六钱粉)五倍子(四钱取末)子胭脂(二钱别研)麝香(一钱别研)上件为细末。用温水洗疮净。拭干。掺疮口内。   卷二百九十一 瘰门   总论   瘰之名。巢氏病源载三十六种。千金圣惠所论瘰九。有风毒、气毒、热毒之异。   瘰结核寒热之殊。其本皆由恚怒气逆。忧思过甚。风热邪气。内传于肝。盖怒伤肝。肝主筋故令蓄结而肿。其病多生于颈项之间。结聚成核。初如豆粒。后若梅李核。累累相连。大小无定。初觉憎寒壮热。咽项强痛。肿结不消者。当便服五香连翘汤、牡蛎大黄汤。疏下三两行。于上贴十香膏、乌犀膏。及用淋肿汤、溃毒汤。时复淋。如此救疗。即得消散。   若未消散。可服内消丸。或皂荚丸之类。渐以求瘥。若肿结极硬。荏苒日月。不能内消者。   久必成脓。若肿而稍软。其人面色萎黄。皮肤壮热上蒸。脓已成也。可以针决核中。令其溃散。则易愈也。治法如疮法。于疮口中用追毒蚀肉锭子之于上。用乌犀十香膏贴之。及托里之剂和之。经久不瘥。或愈而复发。或自别穴脓水透出。流津不止。肌体羸瘦者。变成九痿。内经曰。陷脉为痿。留连肉腠。即此病也。可用蒜饼子灸之。然后疮口只用紫金散、翠霞散等于上。任贴膏药求瘥。其将护慎治疗用法。无造次焉。凡人少小以来。动辄蓄怒。或忧思惊恐。抑郁不伸。多致结核于项。日积月累。风毒热气聚焉。于是肿湿开疮。起复无已。   甚则牵连至于腋下。自腋下而蔓衍心胸。殆无及矣。发热憎寒。烦渴盗汗。或寒热往来。或不痛。其外证治法无他。大抵以地胆、斑蝥为主。盖瘰之毒。莫不有根。地胆、斑蝥。治疗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如块血。如烂肉。皆其验耳。但病根之行小便。   小便亦必涩痛。当以木通、滑石辈导之。然是痛必从小便出者何哉。诸痛痒疮。盖属于心。   其或流行于小便就快也。人有此患。不惟惩忿寡欲。谨护燥湿风寒。其余饮食百味。一切戒之。然投方匕之剂。当以责效焉。日饭蔬食而已。结核在耳后。或在耳前。或在耳下。连及颐颔。或在颈下。连缺盆。皆谓之瘰。或在胸极胸之侧。或在两胁。皆谓之马刀。手足少阳主之。九头肿瘰痛瘰及胸胁之间。或有疮痂。肿核不消。及脓水不止。可沧盐一二两。   炒过。以长流水一大碗煎之。放温。作三五次顿服之讫。良久于咽喉中以钗股引吐之。去冷痰三二升。通和血脉。内经曰。咸味涌泄为阴。铜人记少阳起于目锐。行耳后。下胁肋。   过阑门。瘰结核。马刀挟瘿。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之病矣。   卷二百九十一 瘰门   诸瘰   (附论)论曰。瘰诸病。皆由风热气毒。蕴积脏腑。搏于肝筋所致。盖肝主筋。毒瓦斯攻于筋脉。   故随肌肉虚处停结。而为瘰。多生颈腋间。其状结核累累。相连如梅李。谓之瘰。   方   救苦胜灵丹   (一名救苦化坚汤出济生拔粹方)   治瘰马刀疮挟瘿。从耳下或耳   后。下颈至肩上。或入缺盆中。乃手足少阳经分野。其瘰者。在于头下。或至颊车。   乃足阳明之分野。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将二证合而治之。   黄(一钱护皮毛间腠理虚。乃活血脉。亦疮家圣药。又能补表之元气消弱也。通和阳气。泄火邪也。)人参(三钱补肺气之药也。如气短喘不调。有喘者用之。)甘草(炙半钱能调和药。泻火。益胃气。)升麻(一钱)葛根(半钱)真漏芦(半钱如无。   去此一味。此三味。俱足阳明本经药也。)连翘(一钱此一味。十二经中血结气聚。必此散之。   疮药中不可无)牡丹皮(三钱去肠胃留血滞血也。)当归(五钱)熟地黄(五钱)生地黄(五钱此三味诸药中和血生血凉血药也。)白芍药(五分其味酸。其气寒。能补中益肺之虚弱。治腹中痛必用。)肉桂(三分能散结积阴疮疡。须当少用之。一曰寒因热用。   又为寒阴覆盖其疮。以辛热以消浮冻之气。或燥烦者去之。阴证疮必须用之也。)柴胡(八分同连翘用乃少阳引用也。若无马刀挟瘿疮。是不在少阳经。去柴胡一味)黍粘子(五分无肿不用。有肿用也。)昆布(五分其味咸。若坚硬者宜用。为咸能软坚也。)广术(五分用火)京三棱(煨五分疮坚硬甚者用之。不甚坚硬者不可用也。)益智仁(三分如吐沫吐食。胃上寒者用之。无则去之。)大麦面(一钱治腹中缩急兼能消食补胃。)神曲末(炒五分为食不消化故也。)黄连(五分治烦闷。)一方无生地黄。上同为细末。   白汤浸和蒸饼和匀。捏作饼子。日干捣如米粒大。每服三钱或二钱。白汤送下。量人病虚实。   临时斟酌。无令药多。妨其饮食。此治之大法也。如手足太阳脊强痛。不可回顾。腰似折。   项似拔者。加独活半钱。羌活、防风各一钱。其防风一味辛温。若疮在膈上。虽无手足太阳经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药。病患拘急者。风也。如有热。或足腿无力。加炒黄柏五分用。如有燥烦欲去衣者。肾中伏火也。更宜添加之。无此证勿用。服药腹胀者。   加浓朴五分炒。无则勿用。如气不顺。加橘皮。更加木香。如在阳明分为瘰者。去柴胡、黍粘子二味。如在少阳分为马刀挟瘿者。去独活、漏芦、升麻、葛根、更加瞿麦穗三分。大抵用药之法。不惟疮疡。诸疾病量人气弱者。当去苦寒之药。多加人参、黄、甘草之类。   泻火而先补其元气。假令邪在上中下三处。若在上焦。加黄芩一半酒洗。一半生用。在中焦。   加黄连一半酒洗。一半生用。在下焦。加黄柏酒洗。知母酒洗。防己之类选用之。如大便不通。滋其邪盛者。加酒洗大黄以利之。如因血燥。大便干燥者。加桃仁、酒洗大黄。如风结燥不行者。加麻子仁、大黄。如风涩而大便不行者。加煨皂荚仁、大黄、秦艽以利之。如风脉涩者。有气涩而小便者。加郁李仁大黄。以除气燥。如寒阴之病。为寒结闭。而大便不通。以局方中半硫丸。或煎加附子、干姜。水冷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