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977 页/共 3614 页

苦参丸   治肺毒邪热。头面生疮。生疥癣。并宜服之。   苦参上一味。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米汤送下。   又头疮方   (出仁斋直指方)黄连为末。用麻油轻粉调得所。摊于碗中。将艾一撮烧烟。碗覆其上熏之。续再加艾。   熏用   又方   (出仁斋直指方)穿山甲蚌粉(同炒)上用麻油、轻粉调敷。   癞头疮   (出危氏方)先用本人小便。烧秤锤令红。投于小便中。方与洗疮。皮皆去。然后以帛拭干。用沥青五文   决效散   治风痒头疮。   管仲(三两)白芷(一两)上为细末。油调涂之。   治头疮   (出海上名方)以干地黄为细末。入轻粉、麻油调。敷之。   治头疮   (出本草)以大笋壳叶。烧为灰。量疮大小。用灰调生油敷。入少腻粉。佳。   治头耳疮   (出本草)以白马头骨烧灰。敷之。   治头上一切恶疮。及秃疮。诸药不瘥者。   用鲫鱼一头。长五寸。留鳞开去肠胃。入头发令满。即以湿纸数重裹之。烧为灰。入雄黄一自瘥   卷二百九十九 上部疮门   口舌疮   (附论)口为首之门。舌为心之官。尝五味。布五脏。心之别脉。系于舌根。肝之络脉。系于舌旁。   舌破寒则口咸。虚则口淡。脾冷则口甜。宿食则酸。烦躁则涩。乃口之津液。通乎五脏。脏气偏胜。则味应乎口。或劳郁则口臭。凝滞则生疮。生疮者。夜不可失睡。昼不可就寝。违此必甚。唇乃全属于脾。唇有病。则多宜随证以治脾也。齿乃骨之余。口乃饮食之门户也。故肾衰则齿豁。精盛则齿坚。又手阳明大阳脉。入于牙齿。灌于大肠。壅则齿亦浮肿。虚则宣露。   挟者咽明白。人诸脏。热则肿。寒则缩。皆使喉闭。风燥亦然。五脏久咳则声嘶。声嘶者喉破也。   非咽门病。若咽肿则不能吞。干则不能咽。多咽饮啖辛热。或复呕吐。咯伤咽。系干枯之所致也。自与喉病不同。又有悬痈暴肿。闭塞喉咙。亦如喉闭。但悬痈在上及关下。俗谓之   方   茯神丸   治积年口舌疮。诸方不瘥。   茯神(去木一两)白术(一两)旋复(半两)缩砂蜜(去皮三分)大黄(煨锉半两)芍药麻仁(别研二两)枳壳(一两)白槟榔(锉三分)白藓半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   芦荟散   治口舌生疮。   芦荟(半两)丹砂(研一分)丁香(一分)麝香(半分)牛黄(研半分)蟾酥(半两)角蒿胆(研一钱)细辛(去苗以头发裹指。于温水内蘸揩之。   荟。病有大小。以意加减用之。   玄参散   (出圣惠方)   治口舌生疮。连齿龈烂。   玄参(三分)川升麻(三分)独活(三分)麦门冬(三分去心)黄芩(三分)黄柏(三分)分)甘草(三分炙温服之。   犀角汤   (出御药院方)   治口舌生疮。   犀角屑(三分)羚羊角(屑三分)丹砂(研三分)黄(锉半两)大黄(锉一分)升麻(半去心焙一两)甘草(炙锉温服。   桂心散   (出千金方)   治心脾胃中客热。口舌干焦生疮。   桂(去粗皮半两)赤茯苓(去黑皮三分)栀子仁(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研半两)黄芩(薇根(切三分)黄枳实。无栀子。   芦荟散   (出圣惠方)   治口舌上疮。久不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