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3336 页/共 3614 页

四物汤   (出澹疗方)   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痛。崩中漏下。妊娠将理失   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等症。   熟干地黄(浸洗如丸蒸九曝法制尤妙)当归(切去芦锉微炒)白芍药川芎(各一两)上为粗散。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服。经血凝滞。腹内血气作痛。加莪术官桂名六合汤。一方以地黄血不能止痛。不若只用五味。妇人心腹痛不可忍者。去地黄加干姜名四神汤。治下血不止。及妊妇胎动不安。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同煎。或加熟艾甘草阿胶黄等。名作胶艾汤。产后血搏口干烦渴。加栝蒌麦门冬。两胁胀满。加浓朴枳实。虚烦不得卧。加竹叶人参。大渴烦燥。加知母石膏同煎。易简方纠缪云。四物汤乃妇人要药。   今不明其要。妄肆臆说。亦由嚣薄采卖之家。不曾根据法用酒九蒸九曝以制地黄盖生则性平而宣。熟者性温而补。若蒸曝遍数足。决然成功。正易简方乃用当归川芎芍药人参干姜甘草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热服。名增损四物汤。治妇人血气不足。四肢怠惰。乏力少气。   加减四物汤   (出朱氏集验方)   治经候不调。腹中疼痛。或香港脚冲心。四物汤加琥珀煎见效。   治一切妇人内失将养。经候失调。骨内积热。虚实不等。非时上焦发热。忽至夜浑   身发热。非时背膊劳倦。似病不病。忽时烦躁。精神不安。宜服此调宫脏。解劳气。方   只用经候行时吃。若经候已止即住此药。吃后方药。经候复行。即住后方药。仍吃此   药。二者观脏腑进服。   (出护命方)桑寄生延胡索鳖甲(醋炙)当归(各半两)续断芫花(醋炒黄色)石斛川芎木香(各一分)上药先制芫花一味。研为细末。所余众药杵罗为末。相合令匀。每服二钱。   用涧内水一盏。煎两三沸。温和去滓空心吃。忌甘草。   治妇人骨蒸积热。内失将养。经候不调。变成劳候。非时发热。劳倦不安。将此药   对前面方药服。若经候行。即住此药不吃。若经候止。安定数日。仍进此药。   (出护命方)麻黄(去根)柴胡(去毛)鳖甲(醋炙)前胡(去毛)紫菀杏仁(去皮尖)枳壳(只用青)天灵盖(酥炙黑色)桔梗(去毛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   生姜二片。同煎取三两沸。食后临卧去滓温服。   伏龙肝散   (出永类钤方)   治血气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注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五色相杂。脐腹冷   痛。经久不止。   十味养荣汤   (出朱氏集验方)   治妇人血气不足。脐腹痛。月水不调。   熟地黄(酒洗)黄(蜜炙各二两半)牡丹皮(炒)五味子肉桂(去皮)白芍药(炒)白咀煎服。   治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及崩中淋露。产后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   (出本草)以延胡索酒磨或煮服。   卷三百三十三 妇人诸疾门   月水不通   (附论)夫妇人月水不通者。由劳伤血气。致令体虚受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之脉。并手太阳少阴之经。致胞络内绝血气不通故也。冲任之脉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小肠之经也。手少阴心之经也。此二经为表里。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风冷伤其经血。血性得温则宣流。得寒则涩闭。既为冷所结搏。血结于内。故令月水不通也。又云。肠中鸣。则月水不来。病本于胃。所以然者。风冷干于胃气。胃气虚。不能分别水谷使津液不生。血气不成故也。又云。醉以入房。则内气竭绝。伤于肝。使月水衰少不来也。所以尔者。肝藏于血。   劳伤过度。血气枯竭于内也。又先经唾血及吐血下血。谓之脱血。使血枯。亦月水不来也。   又利血。经水亦断。所以尔者。津液减耗故也。须利止。津液生。其经自下。诊其肾脉微涩者。是月水不通也。又左手关后尺内浮为阳。阳绝者。无膀胱脉也。月水则闭。又肝脉沉之而急。浮之亦然。时小便难。苦头眩痛。腰背痛。足寒时疼。月水不来时。恐得之时有所堕坠也。月水不通。久则血结于内生块。变为血瘕。亦作血症血水相并。壅涩不宣通。脾胃虚弱。变为水肿也。所以然者。脾候身之肌肉。象于土。土主能克消于水。水血既并。脾气衰弱。不能克消。故水气流溢。浸渍肌肉故肿满也。又云。经脉不通日久。此非细事。实为沉痼。若是室女经脉不通。初因贪食酸咸之物。遂致血脉干涸变成劳病。若因经脉正行。误食热面、生冷、房室。遂成此疾。腹内颗块。误认为胎。时日稍深必见困笃也。夫血寒则闭。   热则停。温则流。诊其尺脉涩者是也。微弱者。本象不足。沉紧者。小便必时痛。而有症瘕。   及满盛者有妊也。若是室女月事不行。必因多食盐酸生斯疾。若久不宣通变劳疾。遇月信而仍误食生冷、热面。有醉以入房而其气内隔。因而阻滞。非时肠鸣。必使月信不来。病体冒受风冷。胃气虚而不能分别水谷。使津液不生。血气不成也。凡月闭之疾。但服琥珀丸。肌瘦而利饮者血热相搏也。宜服黄连丸。面白肢体浮肿。肝气弱而不能制血。三圣丸及三物汤主之。再候而小腹急。疼痛。或作颗块而误认为胎。此为血症。因血经行入房故也。琥珀丸主之。产后不久。月信不通。其故缘气血耗散。不是风寒击搏而内攻也。是血凝滞而不行。   久不治之。便为血症。使人肚如覆杯。其体如水肿。是脾虚而血水相并有块者。与琥珀丸。   如腹如蛊者。与没药丸。身肿者。与九霄丸。三物汤。   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故令有子。天癸者。物之自然。月者以月至。   经者有常也。其来过与不及。多与少及此皆胃之故也。不行尤甚者有疾生焉。血既不能滋养百骸。则发落面黄。身羸瘦。血虚则热发。故身多热。水不足则燥气燔。则金受邪。金受邪。   则为咳为嗽。则为肺痿、为肺痈必矣。医见经不行则用虻虫、水蛭等行血药。见热则用诸寒药。实出妄意。就中不行以药行之为害滋大。经水枯竭。则无以滋养。其能行乎。譬犹索万金于乞丐之人。虽捶楚并下。不可得也。但服以养气益血诸药。天癸自行。又有二种妇人。   实盛月经瘀闭。利之则行矣。   又云月水不通者。所致不一。有味不化血。经脉不通。有先期太过。后期不通。有大病后热不通。有寒凝结滞不通。有积聚气结不通。有心气抑滞不通。凡此所受不同。治亦异。   盖妇人假血为本。以气为用。血气稽流。则涩而不行。其为病。或寒、或热。脐腹坚痛。肌肉消瘦。久则为劳瘠之症。   凡妇人月水不来。室女亦可。内经曰月事不来。皆是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脬中。   令气上迫于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可用茶调散吐之。次用玉烛散、芎汤、三和汤、桂苓白术散之类。降心火益肾水。开胃进食。分阴阳。利水道之药皆是也。慎勿服峻热有毒之药。若服之则变成肺痿、骨蒸潮热。咳嗽。咯脓。呕血。喘满。小水不利。寝汗不止。渐至形瘦脉大。虽遇良医。亦成不救。呜呼。人之死者。岂命使之然也哉。   一妇人年二十余岁。病经闭不行。寒热往来。咳嗽潮热。庸医禁切无物可食。一日当暑出门忽见卖凉粉者。以冰水和饮。大为一餐。顿觉神清骨健数月。经水自下。夫冲任之脉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小肠之经。手少阴心之经也。二经为表里。心主于血。上为乳汁。下为月水也。女子十四而天癸至。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既盈。应时而下。名之月水。常以三旬而一见。谓之平和也。若后期者。由劳伤血气壅结。故令月水不通也。   室女经闭成劳方论。寇宗曰。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   世有室女童子。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男子则神色消散。女子则月水先闭。何以致然。盖忧愁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血逆竭。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闭也。火既受病不能荣养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虚。则金气亏。故发嗽。金既亏。则水气绝。故四肢干瘦。木气不克。   故多怒。鬓发焦、筋脉痿。五脏传遍。故卒不能死者然终必死矣。此一种于劳中最难治。盖病起于五脏之中。无有已。其药力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接。如此则可得九死一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