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466 页/共 974 页

有本亭 在易州明宏治时侍郎陈琬建万歴间兵   偹道冯子履主事项徳祯改建  荆轲馆 在易州燕丹馆荆轲处  髙渐离故居 在易州西  孟良臼 在广昌县南六十里相传孟良舂粟处  晒甲石 在广昌县南七十里相传为杨六郎晒甲   处  夹马石 在广昌县南六十里杨六郎夹马过此 冀州  扶栁故城 在州西南六十里汉初为侯国后置县   北齐省水经注故城在信都城西县有扶栁泽中   多栁故曰扶栁名胜志扶栁汉县距辟阳城二十   里县志俗讹为蒲苙城又泽城隋县旋废寰宇记   故泽城西晋末筑于扶栁泽畔  辟阳故城 在州东南三十里汉初为侯国后置县   后汉省元和志故城在信都县东南三十五里  昌成故城 在州西北故赵邑汉初为侯国后置县   属信都国后汉改为阜成属安平国晋省入信都   水经注衡水又北径昌成县故城西括地志故城   在信都县西北五十里  桃县故城 在州西北汉初为侯国后置县后汉省   水经注衡漳径桃县故城北寰宇记故城在州西   北四十里  南宫旧城 在今南宫县西北县志有土城正统十   四年建成化年迁于城东三里之飞凤冈正徳七   年修筑土城即今县  缭县故城 在南宫县东南汉置县后汉省水经注   洚水径缭城县故城北十三州志曰经县东五十   里有缭城故县也寰宇记县东南二十六里故城   犹存  新河旧城 在今新河县西十五里本堂阳县地宋   皇佑四年升新河镇为县六年省新河为镇入焉   县志元至正二十七年河溢城圯  堂阳故城 在新河县西北汉为侯国后置县髙齐   省隋复置宋省为镇  枣强旧城 在今枣强县东南汉县属清河郡金史   太宗纪天会四年河溢城圮十年迁于县西北刘   马村  髙堤故城 在枣强县东汉置属信都国后汉省寰   宇记枣强县东北三十六里有髙堤故城一曰雍   氏故城  广川故城 在枣强县东三十里汉初为侯国后置   县北齐省寰宇记广川城在枣强县东北十八里   齐天保七年省因移枣强县理此  复阳故城 在枣强县东南汉初为侯国后置县属   清河郡后汉省水经注清河径复阳县故城西寰   宇记故城在县西南十八里  索卢故城 在枣强县东十五里后魏置县属长乐   郡髙齐省魏书地形志长乐郡索卢晋属广川神   瑞二年并广川太和二十二年复属有索卢城名   胜志索卢水本漳河支流经县界入阜城故索卢   县以此名  武邑郡城 今武邑县治水经注漳水又东南径武   邑郡北而东入衡水谓之交津口衡漳又东径武   邑县故城晋武帝以武邑武遂观津三县为武邑   郡治  观津故城 在武邑县东南汉置县后魏曰灌津属   武邑郡北齐省隋复置旋废入蓚县唐复置旋省   元和志观津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赵孝成王封   乐毅于观津号望诸君按文献通考又谓蓚县有   观津城旧志谓在河间府东光县误  衡水旧城 在今衡水县西南县志明永乐五年漳   水溢城壊十三年迁于河东范家畦即今治 余详 建置     卷    武阳城 在州北阚骃十三州志信都东北有武阳   城故县也  煮枣城 在枣强县西北十五里魏书地形志枣强   有煮枣城元和志故城在信都县东北五十里汉   煮枣侯国六国时于此煮枣油后魏及齐以为故   事毎煮枣油即于此城  棘津城 在枣强县北史记吕望东海人也老而无   遇卖食棘津城元和志在县东北二十七里  紫乡城 在枣强县南三十里周三里有门四基址   犹存  信都废县 今州治汉置县为信都国治后汉改为   乐成国又改安平国魏晋后为冀州所治唐改曰   尧都宋金元皆属冀州明省县入州  平堤废县 在枣强县东汉初为侯国后置县属信   都国后汉省寰宇记在县东北髙堤城侧以界内   多古堤因以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