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日下旧闻考 - 第 478 页/共 698 页
臣等谨案金台书院本义学康熈四十一年圣祖御书广育羣才额以赐乾隆十五年改为书院顺天
府府丞臣梅 成有记原大兴县金名也本秦蓟县地县治在北城教忠坊名胜志原大兴秦蓟县汉为
广阳国东汉为郡兼立幽州仍为蓟县晋属燕国元魏亦为幽州立燕郡隋为涿郡唐为幽州治所开
元二十三年升为望县建中二年析西界置幽都县五代亦为蓟县石晋割地予辽辽为幽都府开泰
元年更县为析津金得之割以遗宋宣和七年复归金天德五年改为大兴县元与宛平同为赤县洪
武中属北平府倚郭县清类天文分野之书补大兴县题名记光禄少卿新安尹校书隆庆四年立函
山旅话以上三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臣等谨案大兴县署在安定门迤南教忠坊南向自大门仪门
大堂二堂至署内共六层监狱土地祠在大门内有县丞典史署巡检司三一在采育一在礼贤村一
在黄村各有署原宛平县署在积庆坊明顺天府志原宛平县唐曰幽都析蓟县置者辽始改今名县
治在北安门西名胜志原宛平汉为蓟县晋属燕国慕容隽都于此隋置辽西郡治营州唐武德二年
改为燕州天宝元年改归德郡建中二年为广宁县后朱滔罢燕州立燕都县五代石晋割地赂辽辽
改幽都府领幽都县统和二十二年改为宛平金得之割以遗宋寻复为金所有仍为宛平元为赤县
属大都路洪武中属北平府倚郭县清类天文分野之书补宛平县题名记翰林院检讨郭鎜撰嘉靖
二十八年立函山旅话以上四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臣等谨案宛平县署在地安门外迤西积庆坊
南向自大门仪门大堂二堂至署内共六层监狱在大门内西县署丞署在大门内典史署在仪门东
巡检司四一芦沟桥一齐宗村一王平村一石港各有署原古墨斋在宛平县署内唐李北海所书云
麾将军碑邑令李荫购得甃之署壁旁构小亭植柳莳花以为公余退思之地燕都游览志原在城市
门今移改臣等谨案云麾将军碑至本朝康熈年间府丞呉涵移置文文山祠并有记详见城市门补
朱孟震题宛平李于美明府古墨斋诗吁嗟乎云麾将军毅且武一剑开元静鼙鼓身后勲名一丈碑
北海笔锋雄万古逸势飞腾熊虎愁寒光历乱蛟龙舞真迹流传数百年何事幽州委榛莽斑斒那遣
侵土花摧頺犹解支黉宇护持神物春复秋往往精灵泣风雨青鞵布鞿过者谁披寻邵孺真良苦仙
李云仍得宛平耽书嗜古识其精万牛辇致不遗力珠斗恍惚回光明树之髙斋颜古墨奔走好事声
喧轰由来至宝不终秘天意若待人工并青毡尔况还故物白璧谁复窥连城君不见刘柱史片石蒲
城亦如此铁叶银钩照大河彻天古色今犹紫显晦升沈各有时异人先后两争竒好将物态观人理
聴我长吟古墨诗郁木生吟稿臣等谨案以上各条叙顺天府原鸿胪寺在阙东工部之南西向宣德
元年四月建春明梦余录以上二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增鸿胪寺在工部南西向设卿满汉各一少
卿满汉各一鸣赞序班主簿附焉大清一统志臣等谨案鸿胪寺堂额曰肃赞朝仪前列训辞曰序九
宾赞九仪俾大小班行靡不整肃所以尊朝廷而作万国之观瞻世宗御笔也又按鸿胪寺原设汉少
卿二汉左右寺丞各一顺治十五年裁汉少卿一汉寺丞一雍正四年仍隶礼部统辖嗣经奏准寺与
太常寺皆以礼部满尚书兼管原国初朝仪专叙品级不分散要世宗自甲午以后三十余年不视常
朝旧典无人记忆穆考登极始复常朝鸿胪搜求故实多所散失不知于世庙初年合否班行东西分
立勲臣在西上东面不与百官齿左班面西侍立一品二品为第一行三品次之为第二四品五品京
堂次之为第三宫坊五品六品次之为第四翰林六品七品次之为第五两房中书次之为第六此为
一段其下则六科为第一吏部第二中书舎人第三此为一段其下则御史第一五部次之自此以下
品级官次紊不可纪矣右班面东侍立则锦衣在前五军都督府次之其后七十二卫指挥等官叩头
礼毕则左班内阁右班锦衣俱由玉陛升立金台左右六科升立甬道左右东西向御史立于甬道左
右北向其北面行礼班次则公侯驸马伯列三班于前去文武阶次稍逺其下则文武两班同上御道
左右分立一品二品为第一三品第二四品五品京堂至翰林史官庶吉士第三科道中书第四其下
则六部郎官亦颇紊乱其同班序立翰林七品在小九卿六品之上宫坊六品在小九卿五品之上宫
坊五品在大九卿五品之上讲读学士在大九卿四品之上惟让佥都少詹光学士在佥都之上至于
六部郎官往时一吏二礼其下则户兵等部故有主事立于郎官之上者其后户部主事贺邦泰以礼
部在其上尝上疏争之有诏六部郎中并列员外次之主事又次之久之又稍紊矣谷城山房笔尘补
国初序朝执政大臣谓之擎天班玉堂清署谓之焕璧班言官法司谓之剑锷班外戚谓之椒兰班亲
王谓之琼枝班功臣将帅谓之豹首班其余朝臣谓之随班解酲语以上二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臣
等谨案朝仪班位国朝定制一凖爵秩崇卑为序其职在鸿胪者王公班于丹陛上一二品官列于丹
陛三品以下各就班次东西面重行北上序立外国使臣则随右班乾隆二年定制以吏户礼翰詹等
官为左班兵刑工都察院大理寺等官为右班十七年始以庶子侍读侍讲祭酒司经局洗马向列三
班者改列四班中允赞善修撰编修庶吉士向列四班者改列五班焉原明宣宗鸿胪寺箴祗祗万邦
咸统于一朝觐会同其仪有秩咨尔鸿胪卿贰暨属时惟尔官必庄以肃必考于度必协于中无简无
类周旋雍容惟动以周惟一靡慝敬慎尔仪庶广尔职官箴原在城市门今移改臣等谨案以上各条
叙鸿胪寺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六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六十六
官署五
原承安四年二月诏建太学于京城之南总为屋七十五区西序置古今文籍秘省新所赐书东序置
三代鼎彛俎豆敦盘尊罍及春秋释奠合用祭器大金国志原大定二十八年四月命建女直太学金
史世宗纪原京都未有孔子庙而国学寓他署丞相兴元忠宪王谔勒哲喟然曰首善之地风化攸出
不可怠乃奏营庙学元名臣事略原至元六年七月立国子学二十四年闰二月设国子监元史世祖
纪原燕京始平宣抚王檝请以金枢密院为宣圣庙二十有四年既迁都北城立国子学于国城之东
乃以南城国子学为大都路学元史本传原时都城庙学既毁于兵檝取旧枢密院地复创立之春秋
率诸生行释菜礼仍取旧岐阳石鼔列庑下同上原王巨川于灰烬之余草创宣圣庙以己丑二月八
日丁酉率诸士大夫行释奠礼诸儒相贺曰可谓吾道有光矣湛然居士集原至元二十四年既立国
学以故孔子庙为京学而提举学事者仍以国子祭酒系衔元史百官志原国子监在城东北即元之
旧学洪武改为北平郡学永乐仍为国子学又改为国子监正堂七间曰彛伦堂元之崇文阁也中一
间列圣幸学俱设座于此上悬勅谕五通东一间祭酒公座面南司业座面西堂前为露台台南中为
甬路前至太学门长四十三丈圣驾临幸由之东西为墀诸生列班于此后堂三间东讲堂三间西讲
堂三间药房三间折而东为绳愆厅三间鼓房一间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各十一间博士厅三间钟
房一间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悉如率性堂六堂乃诸生肄业之所东折而南为廊房九间门一间西
亦如之太学门三间门东勅谕碑一通洪武十五年申明学制一通洪武三年定学规碑一通洪武初
年钦定永乐三年申明学规碑一通洪武十六年并三十年钦定庙学图一通庙学规制地界四至丈
尺尽勒焉正统十二年十一月初四日立外东井亭一又东为持敬门以入庙自中少北为储门以通
启圣祠土地祠及典簿典籍掌馔厅仓库之路祭酒东厢亦由此入西井亭一又西为退省号门自西
少北为广居门以为司业入厢诸生入号之路墀内杂植槐柏共二十株前为集贤门三间门前为通
衢东西牌坊各一题曰国子监监衢东西牌坊各一题曰成贤街彛伦堂后斋明所九间格致诚正号
每号计三十七间嘉靖七年作敬一亭御制圣谕共碑七座前为大门题曰敬一之门祭酒厢房在亭
东司业厢房在亭西会馔堂一所在监东北土地祠五间在馔堂门之右典籍厅五间在馔堂门之左
典簿厅三间掌馔厅五间退省号及广居门之西为天地人智仁勇文行忠信规矩准绳纪纲法度凡
一十八号并退省房三连混堂浄房各一所春明梦余录原宣德四年八月修北京国子监大成殿前
两庑明宣宗实录原宣德七年四月北京国子监请以国之东金吾等三卫草场二所为诸生构房舍
其地给本监种蔬以会馔从之同上原国子监在京城东北隅景泰中御史程璥请于东长安街之南
改创基址不允国史唯疑以上十二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増国子监兼管监事大臣特简无定员祭
酒满汉各一司业满汉蒙古各一掌成均之法以教国子及俊选之士监丞掌学规以督教课纠勤惰
均廪饩博士掌阐明经说以助启迪典簿掌簿书以稽文移之出入均满汉各一典籍汉一人掌经史
以备诸生诵习率性堂汉助教一学正一修道堂汉助教一学正一诚心堂汉助教一学正一正义堂
汉助教一学正一崇志堂汉助教一学录一广业堂汉助教一学録一掌教直省俊选之士八旗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