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志 - 第 498 页/共 1359 页

三百段十八年进中书令明年从伐高丽凡资粮器械簿书悉以委之文本夙夜勤力精神顿竭容止失常帝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 同返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严鼓声曰文本逝所不忍闻命停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有集六十卷文 本兴自书生每怀撝损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抗礼居室卑陋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帝每称其忠谨亲信之晋王为 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以命文本辞曰臣守一职尚惧满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心事陛下帝乃止始为中书令归家有忧色母问之对曰非勋 非旧责重位高是以忧有来贺者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 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过尚何殖产业耶口未尝言家事财物皆委弟文昭主之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知之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朕 将出之文本曰臣弟少孤母所锺念若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帝感其意而止唯召文昭诫约后竟无过孙羲从子长倩   岑羲   岑长倩   格辅元    岑羲   羲字伯华 【按宰相世系表父名曼倩】 第进士累迁太常博士伯父长倩得罪贬郴州司法参军迁金坛令时弟仲翔仲休并为令各 有名号江东三岑擢汜水令韦嗣立荐之且言惟长倩为累后曰苟材何拘拜天官员外郎于是坐亲废者皆得进迁中书舍人中宗时敬晖欲 上表请削诸武封王者众畏三思不敢为草羲竟操笔为之词义劲切由是下迁秘书少监进吏部侍郎掌选者皆以贿闻羲独守正时议美之 韦庶人弒帝擢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罢为陕州刺史 【按通鉴韦后时以羲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睿宗立诸相罢为刺史 独不及羲至七月始罢为右散骑常侍与本传异】 再迁户部尚书先天元年 【新书本传作景云中误今从本纪及宰相表】 复召同三 品进侍中封南阳郡公初太子重俊之变冉祖雍诬帝预谋赖羲与萧至忠保护得免羲监修中宗实录自着其事帝见之下诏褎美仍厚赐之 时羲家门贵盛居清要者数十人叹曰物极则反可以惧矣然竟不能有所抑退遂坐预太平公主逆谋伏诛籍其家    岑长倩   长倩文本兄文叔子少孤为文本所鞠爱永淳中累官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垂拱初自夏官尚书迁内史知夏官事俄拜文昌右 相封邓国公武后革命好符瑞长倩颇有陈奏又请改皇嗣姓为武氏后许之赐实封五百户天授二年加特进辅国大将军会张嘉福王庆之 等请立武承嗣为太子长倩谓皇嗣在东宫不宜有此议与格辅元不署奏请切责嘉福等由是大忤诸武意罢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蕃 未至召还下狱来俊臣又胁长倩子灵源诬辅元欧阳通等数十人同谋反 【新书言胁诬长倩不言其子灵源数十人作数十族】 并斩于 市五子皆赐死发其先墓睿宗立追复官爵以礼改葬    格辅元   格辅元者汴州浚仪人父处仁 【旧书作伯父德仁】 隋剡县丞与同郡王孝逸繁师元靖君亮郑祖咸郑师善李行简卢协等皆擅辞 学号陈留八俊辅元举明经累迁御史大夫地官尚书 【新书本传作中丞今从宰相表】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以忤武氏诛子遵亦举明经 为太常寺太祝亡命匿中牟神龙初出诉父冤擢赞善大夫辅元兄希元恪州司法参军章怀太子尝召令与洗马刘讷言等注解后汉书先辅 元卒   △虞世南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陈太子中庶子荔之子出继叔中书侍郎寄故字伯施性沈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顾野王精思十余年不倦文 章慕徐陵笔法则得之沙门智永声名籍甚天嘉中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时寄陷于陈宝应世南常衣布食蔬至寄 还始释布噉肉至德初除西阳王友陈灭与世基入隋炀帝在藩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迁秘书郎帝虽爱其才然嫉其峭直弗甚用也世 基以佞敏日贵盛自奉奢肆而世南躬贫约不改素业宇文化及已弒帝因杀世基世南抱持号泣请代不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 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擒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时无本暗疏之不失一字王为太子迁太子中舍人即位拜员外 散骑侍郎 【旧书作转著作郎】 兼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己衰老屡乞骸骨不许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旧书先为秘书少监七 年进秘书监】 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议论持正帝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怅其诚恳若此 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世南历举古山崩蛇见事唯修德可弭至阴霖为患恐有冤狱宜省系 囚帝然之遣使赈饥民申听讼狱多所原宥后有星孛于虚危历氐百余日 【按天文志贞观八年八月甲子有星孛于虚危及元枵乙亥不 见自甲子至乙亥止十二日与此互异未知孰是】 帝以问羣臣世南曰昔齐景公时彗见晏婴以为高台深池严刑峻罚故上天见诚景公修 德而彗灭臣愿陛下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怠慎终如始彗虽见不足忧也帝曰诚然吾年十八起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 大位自谓古来拨乱之主无我若者故负而矜之上天见变其为是乎昔始皇平六国炀帝富有四海皆以骄逸一朝而败吾何得不戒耶高祖 崩诏山陵准汉长陵故事务从隆厚程限既迫功役劳弊世南谏曰古圣王薄葬其亲非不孝也深思远虑以厚葬适足为亲累故不为耳愿陛 下依白虎通为三仞之坟节损制度刻石陵旁藏书宗庙为子孙之法书奏未报又上疏曰汉家即位之初便营陵墓近者十余岁远者五十年 今以数月之程谋数十年之事恐人力有所不逮时议者亦颇言宜奉遗诏从节俭于是下其书诏有司详议制度稍裁省焉帝尝作宫体诗命 世南和辞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恐此一传天下风靡帝曰朕试卿耳帝数出猎世南以为言帝纳之帝每称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 博学四文辞五书翰十二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禄赐防合并同京官职事卒年八十一帝举哀别次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懿陪葬昭陵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于我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忘之葢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后为述古诗 一篇叹曰锺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将谁示耶敕褚遂良即其灵坐焚之居数岁帝梦见之进谠言若平生翌日下制厚恤其家集三十 卷子昶终工部侍郎   △李百药 【李安期】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幼多病祖母赵因以百药名之七岁解属文父友陆乂等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至 籍琅邪之稻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传鄅人籍稻杜预注鄅国在琅邪乂等大惊异之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被谗谢病去十九年 袭爵安平公授礼部员外郎定五礼律令阴阳书初炀帝镇扬州召不赴及即位夺爵为桂州司马官废还乡里大业九年以步兵校尉戍会稽 【新书不言为步兵校尉今依旧书增改】 管崇乱城守有功帝见其名憎之授建安郡丞至乌程江都难作时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递相 吞灭百药在江南数被伪署最后为伏威行台郎中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伏威行至历阳中悔欲杀百药饮以石灰酒因大利而宿 疾皆除伏威又兴辅公祏书命杀之赖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署吏部侍郎或请百药与公祏同反帝怒及公祏平得伏威所与公祏令杀百 药书意稍解乃贬泾州司户 【旧书作配流泾州】 秦王至泾州与语说之即位召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二年除礼部侍郎时方议封建 百药作论盛言侯伯之害守宰之利上之帝纳其言而止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戏媟无度百药作赞道赋以讽帝见之谓曰卿述古储贰事 以诫太子甚善固朕所望也赐彩物三百段迁散骑常侍行左庶子又迁宗正卿进爵为子久之固请致仕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 卿何年之老而才之壮齿之宿而意之新乎二十二年卒年八十四谥曰康百药名臣子才行为世推重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容貌癯瘠 者累年奖荐后进禄赐与亲党共之翰藻沈郁尤长于诗所撰齐史行于世子安期安期亦幼慧七岁能属文百药贬桂州遇盗将刃之安期跪 泣请代盗舍去贞观初为符玺郎累除主客员外郎高宗即位迁中书舍人龙朔中为司列少常伯参知军国事帝屡责侍臣不能进贤安期进 曰天下至广不为无贤但比来公卿有所荐进皆以朋党被劾是以人争噤默以避谤议若陛下忘其亲雠旷然受之塞谗毁之路谁敢不竭忠 以上闻哉帝纳其言寻检校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卒谥曰烈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诰孙羲仲又为中书舍人   △褚亮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父玠陈秘书监亮少警敏博览图史经目辄记年十八诣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等皆服其工 累迁尚书殿中侍郎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炀帝将改宗庙之制亮请依古七庙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 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未及行坐与杨玄感善贬西海郡司户时博士潘徽亦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徽死亲敛瘗之后为辥举黄门 侍郎举灭秦王深加礼接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帝冬猎尝亲格虎亮疏谏帝纳之秦王每征伐亮常在军中宴赏必预从容讽议多 所裨益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后致仕归帝征高丽子遂良从手诏慰勉及疾赐医药中使候问相继卒年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 昭陵谥曰康长子遂贤雍王友次子遂良自有传初武德四年秦王于宫城西起文学馆以待贤俊于是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 中房玄龄于志寍军谘祭酒苏世长天策府记室辥收文学褚亮姚思廉太学博士陆德明孔颖达主簿李玄道天策仓曹参军李守素王府记 室参军虞世南参军蔡允恭颜相时著作郎 【旧书作著作佐郎】 摄记室许敬宗辥元敬太学助教葢文达军谘典签苏勖并以本官为学 士七年收卒召东虞州录事参军刘孝孙补之分为三番递宿阁下每暇日辄引见访以政事讨论坟籍又命阎立本图像而亮为之赞各题名 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当时艳之谓之登瀛州   刘孝孙   李玄道   李守素    刘孝孙   刘孝孙荆州人祖贞周石台太守孝孙大业末为王世充弟辩行台郎中辩降众散独孝孙攀号送之郊贞观六年迁著作佐郎吴王友为 王撰古今类序诗苑四十卷历咨议参军擢太子洗马未拜卒    李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