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701 页/共 3614 页

每   痞气丸   (出御药院方)   治三焦痞滞。气不升降。水饮停积不流行。胁下虚满   。或时刺痛。   木香白豆蔻(去皮)青皮陈皮(各去白)京三棱(炮各一两)大腹子(三分)半夏(汤每服三   香橘汤疗一切气不快。久病服药不效者。   香附子(大者去须)陈皮(去白)枳实(生用)白术(各四两)甘草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枚。   调胃丸疗阴阳气不和。三焦痞隔。五劳七伤。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心腹胀满。   呕逆恶心藿香陈皮(去白)甘草(炙)半夏曲浓朴(姜制各三两)上为细末。生姜面糊为丸。如   木香顺气丸治脏腑停积。气结不散。腹胁膨胀。脐腹痛。流注腰脚。沉重疼痛。   痞满不思全蝎(去毒微炒)茴香(微炒)肉豆蔻(面煨热)木香胡椒(各一钱)青橘皮(去白焙二面。   糊为   枳实理中丸治中脘痞滞。气不宣通。积寒停饮。食不化。   枳实(面炒)人参干姜(炮)白术甘草(炙)白茯苓(去皮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细嚼   理气丸   陈皮青皮(各去白)五灵脂玄精石(各一两)上为末。生姜汁打糊为丸。如梧子大。   每   枳壳丸治胸中噎塞不通。酒食所伤。常服消导滞气。   枳壳(麸炒去瓤)蓬莪术(各半两)姜黄半夏(洗七次)甘松(去土各一钱)陈皮(去白)陈皮汤下。   木香顺气丸治停饮迟化。中气不和。   木香京三棱(泡)石三棱槟榔鸡爪三棱陈皮(去白)半夏(生姜制)人参(去芦)炒头)米(五姜汤送   顺气宽中散治阴阳不和。三焦痞膈。气行涩滞。中满不快。咽嗌噎闷。恚气奔急   。肢体烦枳实(麸炒)槟榔荆三棱(煨)蓬莪术(煨)桑白皮(锉)大麦(炒)人参(去芦各拘时候   小沉香丸和中顺气。进食消痰。又治饮酒后、干呕痰涎。气噎痞闷。   舶上丁香皮(二两四钱)沉香(六钱)缩砂仁(四钱)蓬莪术(煨四钱)香附子(去毛炒一为细末。汤   分气丸治膈气痰实不化。   木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白豆蔻仁缩砂仁荆三棱(炮切)蓬莪术(炮切)荜澄面糊为   三和丸治三焦不和。气不升降。心胸痞闷。胁肋疼痛。疗因伤冷物传化。   枳实(麸炒)槟榔半夏(汤浸各三两)木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瓤)赤茯苓(去皮)莪术(三两)为细末。   酒糊丸。   橘皮枳壳汤治胸膈气痞。气短噎闷。不得升降。   陈皮(不去白三两)枳壳(麸炒去瓤)半夏(不制各二两)人参(一两)上同锉碎。每药一许。   蜜四   气宝丸治一切滞气。腹中积聚。心胸痞满。腹闷喘急。及风邪久滞。痰涎咳嗽。   酒食有伤   为气药之宝。   舶上茴香(拣净银石器内隔纸炒香二两)木香(一分)陈皮(去白焙干)大槟榔(一两四味两)即用腹   丁皮丸行滞气。利胸膈。进饮食。   丁香皮陈橘皮(去白)荆三棱(煨炒)槟榔(各一两)青木香(一分)麝香蓬莪术(煨温生满闷   商壳丸治胸膈痞滞。气不宣畅。破痰逐饮。   商枳壳(麸炒去瓤)大皂角(去皮子酥炙黄色各二两)青皮(去白)半夏(洗七次)槟榔生姜   乌药顺气散   (出和剂局方)   治症同前。   乌药麻黄(去根节泡)陈皮(各二钱)白僵蚕(炒去丝嘴)蛇蜕皮(烧灰各一两)干姜(子、井贴水败荷末一钱。重水蛭一分炒。茴香一分。水煮服。停血胀。加毛蛇藤根。生研自然汁。   汤酒各半侵服。若心头紧痛。通气通血。伏盛槐花散。槐花黄连各半两。熟枳壳生大黄各三钱。黄芩二钱。朴硝苏木各一钱。咀。分作二服。灯心百茎。滤后加清油半钱。又方。   蜜入小便、酒。空心服即通。一方无白芷。加羌活、茯苓、半夏曲。   沉香散治气滞不通利。饮食不得息者。   沉香枳壳(面炒去瓤)白牵牛(微炒)青皮(去白)木通(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