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810 页/共 3614 页
(出《本草》)上以紫苏不限多少,于大锅内水煎令干后,去滓熬膏,以赤豆炒熟,杵为末,调煎为丸,如
治阴衄不止,滴滴如赤豆汁,口鼻俱出。
上五倍子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熟水调,不拘时候服。
一百九十一 水病门
总论
黄帝问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何以别之?岐伯曰:水之始起也,目窠上微其腹然鼓胀于肠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若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月。按之即坚。推之则移。月事时下。
此至其候也。石瘕如何。石瘕者,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宫闭塞,气不得导有风其脉外不愈腹大不液不生,腹大脐肿,肿,当利小便何故?答曰:腰以上肿者,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之故也。若果有水则而胁下痛。为里有水人产后,饮水不即消,水有十种,不可治者有第五足下平满伤肾,元气,天一之水生焉以滋血。冲化乃土中肺满则土隘,使阴金云:肾为少阴,肺为盖肾为关键,关键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疼痛为乍实为之正水归肾,黄汗脉沉迟不烦不渴赤涩,大肾水,其分。及少脉浮大者热者,水重轻,不而无以注疼痛赤痕者肿,此起满而大并不治大凡水病难治,产后更须慎于口味。又复病水人多嗜食不禁,所以此病难愈也。代有医者,未所以治水药多用葶苈子等。《本草》云:葶苈久服令人大虚,故水病非久虚不得,蛊胀但腹满不肿,水胀四肢面目俱肿大,医者不善诊候,治蛊以水药,治水以蛊药。或但见胀满,皆以水药,如此者。仲景所云,愚医杀之,此疾所忌者。丧孝产乳音乐,一切生冷,一切鱼蒜房室喧戏酢滑,一切肉粘食米豆,油腻并禁,不得食。及不得用心,其房室等犹三年慎之,永不复发,不尔者,虽瘥复发。发后更不可治也,古方有十水丸,历验多利小便,不能述录也。
一百九十一 水病门
水肿(附论)
夫水肿之病,以脾肾气虚,不能制水。水气妄行,溢于皮肤。其证股冷肤肿,时作咳嗽。
不
方
徐玉煮散
(出《千金方》)
治水肿利小便。
牛角防己羌活人参丹参牛膝升麻防风秦艽生姜紫菀杏仁附子连(各二三
槟榔丸
(出《圣济总录》)
治水肿及疗老小虚肿,大病后浮肿作喘。
槟榔(煨)附子(炮去皮脐)吴茱萸(水浸曝干炒)干姜(炮)防己浓朴(去粗皮涂姜汁目(微炒)赤茯苓((去皮)白术(锉微炒)海藻每服米饮下十丸,日三,稍加至十五丸,
丁香散治腹胀硬满,水肿遍身,小便涩少。
丁香(一钱)胡椒益智(各一钱半)青皮(去白)陈皮(去白)甘草(炒各三钱)茯苓各二钱)上为细末,
复元丹
(出《医方大成》)
治水肿,夫心肾真火,能生脾肺真土。今真火气
亏,不能滋养真土,故土不能制水。水液妄行,三焦与气脉闭塞,枢机不通,喘息奔
急,水气盈溢,渗漏经
心腹坚胀。不得正偃,则咳附子(炮二两)南木香(煨)茴香(炒)川椒(炒去汗)独活(一方用羌活)浓朴(去皮锉肉豆蔻(炒半两)空心食前服,此药喘止。盖药能助真
当归散
(出《医方集成》)
治如前。
当归(洗)木香(煨)赤茯苓桂心槟榔赤芍药牡丹皮陈皮木通白术(各锉炒淡木瓜脏寒去
茯苓丸
(出《千金方》)
治水肿。
茯苓白术椒目(各四分)木防己葶苈桂心(各二两)泽泻(五分)甘遂(十二分)汤下五丸,日一
消肿丸
(出《医方大成》)
治水肿喘满,小便不利。
滑石木通白术黑牵牛(炒)通脱木赤茯苓茯神半夏(洗各一分)陈皮(一分)服四五十丸,灯
导水茯苓汤
(出《德生堂》)
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
塌陷,手起随手
塞涩,溺出如割,便
亦尝验其病重之人,服此
行时,即渐添多,直至小便变泽泻赤茯苓白术麦门冬(去心各三两)紫苏木瓜槟榔(各一两)陈皮砂仁木香大腹皮(各七钱半)如病重者,前药计一十八两重,可均作三大服。每服再加去心麦门冬二两,灯草一大把,均
沉香琥珀丸
(出《德生堂》)
治水肿一切急难证,小便不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