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837 页/共 3614 页

赤茯苓丸专治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   葶苈(四两)防己(二两)赤茯苓(一两)木香(半两)上为末。枣肉为丸。   如梧桐子大。   牵牛汤专治腹中有湿气。足胫微肿。中满气急。咳嗽喘息。小便不利。   黑牵牛(头末一两)浓朴(姜制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煎姜汤调下。或临时水丸。   如   防己汤   (出鲍氏方)   治湿气浮肿。   防己(四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上为末。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治脾虚受湿发肿。一切虚肿皆治。   (出朱氏集验方)大附子(大者十枚去皮破四块用赤小豆半升藏附子于中慢火煮附子透熟后去豆将附子焙干)下。   治水病者   (出本草)以獭毛皮作褥履着之。并煮汁服。   治水   (出本草)取葱根白皮。煮汁服之一盏当下。如病未已。再取根捣碎。吸取其气。水自下。   下湿丸   (出本草)以蚬。糟水煮。服之良。   去阴一水   (出本草)以乌臼子油。服一合。令大利。   治水毒中人。一名溪毒。一名中湿。一名水病。似射工而无物。   (出本草)以小蒜三升。咀。于汤中煮。莫令大熟。大熟即无力。捩去滓。适寒温以浴。若身体发   治湿水   (出本草)以驳驴尿绞汁一服五合良。燥水者。画体成字者为燥水。用牝驴尿。不成字者。为湿水。   用   卷一百九十三 水病门   猝浮肿(附论)   夫身面卒浮肿者。亦水病之候也。此由肾脾虚弱之所为也。肾主于水。今肾虚故水妄行。   脾   方   泽泻汤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裂。脉浮数者。   泽泻(三两炒)知母(二两)海藻(二两)丹参(三两)秦艽(二两)木防己(二两)猪苓取三升。   分三   柴胡汤   (出圣惠方)   治头面身体猝浮肿。喘促。   柴胡(三分锉)川芒硝(二两)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日三四服   鲤鱼汤   (出圣惠方)   治卒身面浮肿。大肠涩。大便难。上气喘促。   鲤鱼(二斤洗去鳞肠令净)赤茯苓(一两)泽漆(一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桑白煮取二升   商陆饮子   (出圣惠方)   治卒身面浮肿。腹大。小便不利。喘息稍急。   商陆柳树根嫩桑枝(各一两)大麻子(三两捣碎)桂心(一两)上为散。每服半两。水   甜葶苈丸   (出圣惠方)   治卒身面四肢浮肿。胁气胀满。小便不利。   汉防己海蛤(研细)椒目(微炒)川芒硝赤茯苓(各一两)甜葶苈(二两隔纸炒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