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907 页/共 3614 页

余味各将当   白芥子丸   (出圣惠方)   治寒疟。手足鼓颤。心寒面青。   白芥子朱砂(细研)阿魏恒山(各等分)上为末。入朱砂研匀。醋煮面糊和丸。   如桐子   阿魏丸   (出圣惠方)   治寒疟。   砒霜朱砂阿魏麝香(各一分)上同研如粉。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于未发前。   冷醋   猪胆膏   (一名二姜散出朱氏集验方)   治脾胃虚弱。遂成疟疾。寒多热少。大概   寒发于胆。猪   仍治秋深寒疟。   干姜(炮一两)良姜(切小块麻油炒干一两一方各二两半炒半生不用麻油炒)上为末。   分作十致仕   果附汤   (出医方集成)   治气虚脾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面青。或单寒者。   或大便涩。小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脐)上等分。咀。每服半两。水二钟。姜七片、枣二枚。煎七分   七枣汤   (一名乌头七枣汤)   治疟及久疟但寒。并脾寒发疟。   用川乌一只热多寒少者汤泡七次。寒多热少者火炮七次。切去皮焙干。分二服。水一碗半。   枚炮附散其热性。服之必效。经验方陈氏云。林侍郎谦之。常以此药授人。余家服屡有效。   生熟附子汤分利阴阳。止发热寒。治疟疾欲作。胸痞痰呕。头眩颤掉。   用附子二枚。一生去皮。一盐汤浸去皮炮。各取二钱。加沉香木香少许。水一盏。姜七片、   鳖甲散治寒疟、痨疟。   取鳖甲不拘多少。醋炙黄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临卧时各一服。治痨疟。   涂   鳖甲汤治疟寒多。   鳖甲(汤浸刮令净醋炙)常山柴胡桂(去皮各一两)白术(一两)牡蛎(半两火煨赤)   温脾饮治寒疟。兼脾久湿。上焦噎塞不通。止渴进饮食。   真陈橘皮(五个去瓤)乌梅(十个)人参(一分)大枣子(二十个)甘草(五寸)草果子(煎一   蒜丹寒疟手足鼓颤。心寒面青。宜用此方。   独蒜(一枚)黄丹(半两)上件药相和。五月五日午时同捣一千杵。丸如黑豆大。   未发时。   乌头丸先寒后热者。名之为寒疟。故寒而不热。面色黑者。名为厥疟。先寒后热   。热少寒   瘥。莫服汤。   草乌头(削去皮)用沸汤炮一十四度。以盏盖之。薄切焙干。为末。稀糊和丸。如桐子大。   疟只   蒜丸子治寒多热少。   良姜浓朴附子(各三钱)上为末。大蒜丸。于发日绝早。煎乌梅汤。匀作三服。   早食前   卷一百九十八 诸疟门   温疟(附论)   夫温疟与寒疟安分。温疟得之冬中于风寒。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于肾虚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