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932 页/共 3614 页

(出广南四时传方)   治时疾疟痢。   官桂甘草青橘皮(去瓤)干姜(炮)牵牛子(生用以上各等分)上为散。每服一钱。水莫忌频频   卷二百 诸疟门   疟病发渴   (附论)内经谓诸疟皆得之于夏伤于暑。以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营气之所舍也。   阳   方   芦根汤治疟发热者。骨节疼痛。口干烦渴。   生姜饮治疟止渴。   生姜大枣甘草(微炙)草豆蔻(去皮)木通(各一分)上咀如麻豆。水二盏煎至一盏   常山汤治疟病发渴。及寒热攻作。   常山蜀漆(烧烟尽)甘草(炙锉各二两)淡竹叶(切一升)大黄(生锉三两)上粗捣筛。   妙应丸   (一名辟邪丹)   治疟疾发渴引饮。烦躁。   常山散治疟病发渴。饮水不止。   常山(三两)石膏(八两)白秫米(二合)上咀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入竹叶十片。煎   乌梅饮治疟病苦渴。   用乌梅二十枚擘破。以水二盏煎取一盏半。去乌梅和蜜一匙。分两服。细啜之。   柴胡栝蒌根汤   (出千金方)   治疟病发渴。   柴胡黄人参甘草生姜(各二两)大枣(二十枚)栝蒌根(四两)上咀。水一斗   卷二百 诸疟门   寒热往来   (附论)夫寒热往来者。阴阳虚实更胜也。夫阴实生内寒。阳虚生外寒。皆为阴胜阳。阳实生外热。   胜。   方   常山饮   (出圣济总录)   治疟先寒后热。四肢黄瘦。头痛。   常山(一两)豉(一合)葛根(锉)柴胡(去芦)升麻牡蛎(熬)大黄(锉炒)前胡(去次去滑炒)麦门冬(去大。每用五   柴胡汤治寒热往来。夜卧盗汗。四肢无力。饮食口苦。上气咳嗽。   柴胡(去苗一两半)五味子桔梗(焙)熟干地黄(焙)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两)半夏(汤枣三枚擘   黄汤治寒热。不能饮食。羸瘦少力。   黄(锉一两)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柴胡(去苗)当归(切焙各半两)白术(一仁(各半两汤浸去六分   乌梅丸   (出圣惠方)   治往来寒热。疟经年不瘥。瘦弱及劳疟。   川大黄(锉碎微炒)乌梅肉(微炒)川升麻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甘草(生用)涂醋炙去裙)于食前。   麻黄汤   (出圣济总录)   治诸疟疾先热后寒。头痛四肢烦倦。   麻黄(去根节)乌梅肉(炒)秦艽(去土)柴胡(去苗)甘草(炙)麦门冬(去心焙)犀角入桃柳枝心温服   鳖甲汤   (出圣惠方)   治疟壮热憎寒。大便秘涩。   鳖甲(醋炙去裙)赤芍药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当归大青天灵盖(醋炙黄末)知筛。每服者   鳖甲大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