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935 页/共 3614 页
热
呕逆。
柴胡(去苗二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知母人参麦门冬(去心焙)杏仁(汤浸去皮尖
麦门冬汤
(出圣惠方)
治疟病发热。烦躁体黄。小便不利。令人多惊。如有
所
见者。
麦门冬(去心焙)犀角屑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常山(锉)甘草(炙微赤锉各时前温
蜀漆汤治疟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蜀漆常山人参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各一两)大黄(炮半两)上粗捣。每服三
常山散治疟病身黄。发热。小便不利。
常山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升麻赤茯苓(去黑皮)栀子仁人参(各一两)上为散
升麻汤治疟病。身黄发热。小便不利。
升麻(一两)常山槟榔(各三分)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知母生地黄(各一两半)服。不
常山散治疟病头痛发热。身黄色。小便不利。
常山栀子仁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上等分为散。每服二钱。
温水
常山散
(出圣惠方)
治疟病。头痛发热。身黄色小便不利。
鳖甲(去裙涂醋炙令黄)甘草(生用各一两)冬瓜汁(四合)车前叶(一握无叶收子二合)取一盏半得吃浆
茯苓散治疟病但热不寒。遍身发黄。小便涩滞。
赤茯苓(去黑皮三两)桂(去粗皮)麻黄(去节)甘草(炙锉各一两)上为散。
每服三钱。
常山丸治瘟疟发热。身面皆黄。小便不利。
常山赤茯苓(去黑皮)黄芩(去黑心各二两)香豉(炒干二合)上为末。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不拘时候。
茯苓汤治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黑皮)白芍药瞿麦穗(各一两)白术(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
卷二百一 霍乱门
总论
霍乱有三名。一名胃反。言其胃气虚逆。反吐饮食也。二名霍乱。言其病挥霍之间。便致撩筋。
络于筋为而转是动卧脏五行五味。便宜扶抑。所以春夏秋冬。逆调理之。食啖不可过度。凡饮食于五脏相克者为病。相生者无他。经曰。春不食辛。夏无食咸。季夏无食酸。秋无食苦。冬无食甘。此不必全不食。但慎其太甚耳。谚曰。百病从口生。盖不虚也。四时昏食不得太饱。皆能生病。从夏至秋分忌食肥浓。然热月人自好冷食。更无肥浓。兼食果菜无节。及逐餐眠卧。冷水洗浴。
五味更相克贼。虽欲无病。不可得也。所以病。故人自作之。非关运也。书曰。非天绝人。
人自绝命。此之谓也。
阴阳二气。壅而反戾。挥霍之间。变成吐利此名霍乱。轻者脚多转筋。甚者遍体转筋。
夏月治。
干上坤下。其卦为否。阳隔阴而不降。阴无阳而不升。此否之所以痞而不通也。人具此阴阳不交吐宗亦饮啖生冷。居处不节激而发焉。于是邪正相干。中脘节闭。气不得通。吐利暴作。所谓脾受贼邪。水来胜土者此也。治法。藿香正气散。加藿香生姜为主。不惟可以温散风邪。亦可以调理吐泻。其若伤暑所致。未可遽投香薷散沉冷之剂。自合先治中脘。如二陈汤。橘皮半夏汤等属。
延。或少。干免。若挥霍撩莫若姜又曰。治呕吐莫先于助胃。既助胃而复呕吐者。中脘挟风寒也。治喘嗽莫先于调肺。既调肺风寒金正干葛多有治霍乱仓卒之证。宜于脐中灼艾。及用蓼花一把。煎汤泡洗。次投以姜附理中汤之类。
其脉间。
之。
凡诸霍乱忌与米食饮,胃中得米。即吐不止。但与浓朴葛根饮。若冬瓜叶饮。但沾渍咽喉。
心烦米粉问曰。病者发热头痛。身体痛。恶寒而复吐利。当属何病。师曰。当为霍乱。霍乱吐利止。
今动筑用
卷二百一 霍乱门
霍乱吐利
(附论)夫霍乱吐利者。以三焦气不升降。而清浊相干于肠胃间。若先心痛则吐。先腹痛则利。
心腹诸恶风寒。恶者有汗无汗。重暑烦毒。皆外所因。盖伤风则恶风有汗。伤寒则恶寒无汗。胃湿则重。暑则热烦。此虽常论。挥霍之间。仓卒不辨。遂致错误。乱经反常。为害不浅。
诸大喜伤心则气散。大怒伤肝则气逆。忧伤肺则气却。惊伤胆则气乱。涎气郁聚结。脏腑痞隔不通。遂致满闷。随其胜复。必作吐利。当从内所因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