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166 页/共 3614 页

用稷作饭食之良。不可久食。久食令人烦闷。   卷二百十九 诸虚门   补虚益血   (附论)夫气为阳。血为阴。阴阳和平。诸疾不生。或衰弱。则有偏阴偏阳之疾。虚损之疾。营血不血之   方   薯蓣丸补虚益血。调营卫。进食。除五劳七伤。手足疼痛。肢体倦怠。润肌肤。   去风冷。   薯蓣(二两)石龙芮(一两)复盆子(一两)熟地黄(二两)五味子(一两)萆(锉一两)去根锉)桂心(一两去芦)(一两去毛)白炼蜜为丸如桐子大   灵宿丹治腰脚。通九窍。利三焦。及治五劳七伤。诸风冷气。安和五脏。益血补   虚。   地金丸补益血脉。乌髭发。调肌肤。去风冷诸疾。   生地黄(十七斤竹刀切木臼捣烂)木香菟丝子(酒浸一日蒸另捣末)牛膝(酒浸焙各二两)压去油各四热方人鸡茯苓(去黑捣干山芋木臼捣百日后   白术石斛汤补虚益血。调营卫。进饮食。手足疼痛。肌体倦怠。并皆治之。   白术石斛(去根锉酒焙各半两)荆芥穗(三钱)桔梗(锉炒)秦艽(去苗土各一分)白芷盏。入生姜   补骨脂煎丸补虚益血气。   补骨脂(微炒另捣二两)附子(炮裂去皮脐)葫芦巴(微炒)巴戟天(去心)槟榔(炮制各次入蜜三研。   茸珠丸补精益血。   辰砂(另研半钱)当归(去芦尾)地黄(九蒸九焙各八钱)肉苁蓉鹿茸(去皮毛切片酥炙仁研)黄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用干物压之为妙。西蜀药市中。常有黑发朱颜道人。对酒高歌。厉声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仙丹都谩说。惟有斑龙项上珠。能补玉堂关下血。即货此药。朝野遍传。一名斑龙丸。   鹿茸丸治精血虚惫。补益肾水。   嫩鹿茸(蜜炙)菟丝子(酒浸蒸数次研如泥叶上焙各一两)沉香附子(去皮脐)当归服七十丸。   楮实丸补精血。   楮实(半斤淘炒)山芋(四两)桑螵蛸(锉炒)枸杞子(各二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   苁蓉丸治虚损。大补益精血。   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菟丝子(酒浸一宿晒干另捣罗为末)天雄(炮去皮脐)麋角(炮制锉各一前。   以温酒   乐令健中汤治血气劳伤。五脏六腑虚损。肠鸣神倦。营卫不和。退虚热。除百   病。   黄(蜜炙)人参(去芦)橘皮(去白)当归(去土洗)桂心细辛(去土)前胡白芍药罗。每服四   天地煎治血燥少。口干咽燥。心烦喜冷。怔忡恍惚。小便黄赤。或生疮疡。   天门冬(去心二两)熟地黄(九蒸曝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   熟汤人参   金锁丹凡人中年之后。急务建助秘真之术。以延残年则不衰矣。若每旦服。至耄   无痿之理桑螵蛸(微炙黄色)晚蚕(是雄者微炒)紫霄花蛇床子(微炒)远志(去心)鹿茸(酥炙钱)茴香(二燕子(一对炭火每服五十丸   黄建中汤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羸乏少力。此药大生血气。补益营卫。   黄(去芦)肉桂(去皮各三两)甘草(炙二两)白芍药(六两)上罗匀。每服三钱。   水一加熟   四真丸内补脏腑。外充百脉。资血平气。调筋强力。进食养精。亦宜常服。功不   可述。   当归(焙干秤)干地黄(焙干秤各二两)北五味子(一两)人参(一两)上件为细末。   炼蜜   补精血鹿茸丸   血茸(半两)五味子山药(各一两以上三件为末)青盐(二钱研入)上件药。   炼蜜丸。如   交感丹升降水火。令气血不偏胜。   菟丝子(四两)茯神(四两苓亦可用)上为末。以好酒煮面作稀糊。丸如桐子大。   不拘时。   菟丝子丸治精血不足。筋骨无力。怔忡盗汗。梦遗失精。   鹿角霜菟丝子(酒浸一宿另捣焙干)熟地黄(洗焙)柏子仁(另研各五两)上件为细末。   车前驻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