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225 页/共 3614 页
药。大理真元衰惫。五劳七伤。脐腹冷疼。肢体酸痛。上盛下虚。头目晕眩。心神恍
惚。血气衰微。
中风味。心肾寒痼冷。
走。养性禹余粮石(火醋淬不计遍数以手抚得碎为度)丁头代赭石(如上淬)北赤石脂紫石英为度。
朱砂(一两研水飞过)滴乳香(别研)没药(去砂别研)五灵脂(去石研各二两)上并研停肾。
白浊精砂清虚粒若用以治病。极有功效。
生地黄煎补虚损。填骨髓。长肌肉。去客热。
生地黄汁(五升)枣膏(六合)白蜜(七合)牛酥(四合)酒(一升)生姜汁(三合)紫再熬。
肉苁蓉丸
(出圣惠方)
治肾脏虚惫。膀胱久冷。腰膝疼重。筋力衰弱。
肉苁蓉(二两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远志(一两去心)巴戟(一两)五味子(一两)菟丝两炮裂去皮(一两)上补虚黄汤(出御药院方)治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胀。脐下虚满。胸中烦悸。面色萎黄。唇口干燥。少力身重。胸满短气。腰背强痛。骨肉酸疼。行动喘乏。不能饮食。或因劳伤过度。或因病后不复。并宜服之。
人参(去芦)当归(去芦)白术桂心(去粗皮)甘草黄(各三两)上为粗末。每服三
远志丸
(出和剂方)
治丈夫妇人。心气不足。肾经虚损。思虑太过。精神恍
惚。健忘多惊。
皆主之。
远志(去心)牡蛎(取粉各二两)白茯苓(去皮)人参干姜辰砂(别研各二两)肉苁煎灯
未央丸
(出御药院方)
能治气血虚弱。肢体沉重。情思少乐。饮食减少。及
肾
气衰惫。腰腿苣KT子(九蒸九晒)巴戟(去心)川椒(去目)枸杞子甘菊花菖蒲人参(去芦各一两)煮烂。入二服。
参附汤下
(出医学切问)
专治男子妇人。诸虚百损。恍惚健忘。神昏气短。
头
晕目眩。
咳嗽气养血。
川当归川芎北防风北芍药陈皮白桂大附子黄(各一两盐水炙)人参丁香(四钱)沉空心北细辛、紫菀、款冬花。久嗽不愈咯血者。煎地黄汁调钟乳粉。下黑锡丹。气壅。加紫苏叶。腹胀。加萆、澄茄。夜多小便。加茴香益智。煎盐汤服。心热小便涩。加茯苓。口干。
加五味子。呕者。加藿香。冷气胀痛。加茱萸、良姜。
又方补虚损。填骨髓。长肌肉。去客热。
黄(三分)人参(三分)防风(二分)茯神(二分)甘草(八分)上捣筛为散。纳煎蜜中
补益方昔褚氏患腰脚。服之瘥。颜色如三十岁时。
苁蓉(三两)桂心(五两)菟丝子(酒浸三两)干漆(三两)蛇床子(三两并捣为末)生子大
石斛散治男子阴衰。腰背痛苦寒。小便余沥。囊下湿痒虚乏。
(方见肾脏门白淫类)〔案:炙锉。桑螵蛸
伏火二气丹
(出和剂方)
主治真元虚损。精髓受伤。肾气不足。面黑耳焦。
下
虚上盛。头目
久冷。崩中漏下。
硫黄(四两)黑锡水银丁香(不见火)干姜(各半两)上先熔锡。后下银结砂子。
与硫粒至
助神丸治阴气不能任用。滋阴助阳。益气血。黑髭鬓。润泽皮肤。荣养肌肉。明
目壮筋骨何首乌(用千里水淘米泔浸软用竹刀去皮曝干雌雄各半两秤三十两赤者为雄白者为雌)生地晒匀浸焙干)成膏。
相和泽泻楮实丸(出圣惠方)治积冷气冲胸背。及心痛。有蛔虫。痔癖。气块积聚。心腹胀满。
眼花阴无楮实(一升水淘去浮者微炒捣为泥)桂心(四两)牛膝(半斤去苗)干姜(三两炮裂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