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226 页/共 3614 页

大补丸   (出宣明论)   专治男子脾肾不足。不问久新者。   陈萝卜陈韭子(并炒)蕤仁(去皮各半两)麝香(少许)穿山甲(七斤酒浸)上为细末。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食前空心服。   卷二百二十六 诸虚门   补益诸虚   人参固本丸(一名地黄丸出如宜方)夫人心生血。血生气。气生精。精盛则髭发不白。   颜貌生熟天门人参生地黄(洗)熟地黄(洗又蒸)天门冬(去皮)麦门冬(去心各一两)人参(半两)上为细渴。   生地黄煎补虚损。填骨髓。长肌肉。去客热。   生地黄汁(五升)枣膏(六合)白蜜(一升)牛酥(三合)好酒〔三(七)合〕上先煎生日进磁石酒(出千金方)疗丈夫虚劳冷气。骨中疼痛。阳气不足。阴气上逆一作痛热方。   磁石石斛泽泻防风(各五两)杜仲桂心(各四两)天雄桑寄生天门冬黄〔加至五合。   鸡清丸   (出瑞竹堂)   能治男子妇人精滑。下元虚冷。及疝气症。妇人经脉不   调。大人小儿皆   金液丹   (出圣济总录)硫黄(十两精莹者研碎入罐子及八分为度)黄土(一掬同捣为泥只用益母草井泥捣亦可)水固济罐通以五为足。药熟如鸡卵。气急可用三止。取出罐埋润地一宿。又以水煮半日取药。柳木椎研。频滴水。候扬之无滓。更研令干。每药一角。用蒸饼一两。汤浸同杵丸之曝干金液丹旧方治病甚多大体最治气羸。凡久疾虚困。久吐痢不瘥。老人脏秘伤寒。脉微阴厥之类。   皆气羸所生。服此多瘥。大人数十丸。至百丸。小儿以意裁度多少。皆粥饮下。羸甚者化开灌之。小儿久吐痢垂困。药脏稍秘。及饮食减少。似有晚更一服。如此顿服一二百便清。便是效也。瘥了日只但遇有患。更不问疾之冷热得着别药吐泻。此药自然泻末细研。以米饮调。以盂子日二服。自然见效。逐下积泻痢不止。以黄连、贝母饮下。一若患肠风痔。用   四柱散治丈夫元脏气虚。真阳耗散。两耳常鸣。脐腹冷痛。头旋目晕。四肢倦   怠。小便滑   补益人   (出本草)   以麋角刮取屑熬香。酒服之。   苣KT丸(一名乌银丸出御药院方)治男子筋痿。小腹不利。小便频数。腰背疼闷。   不能久立。则腿膝麻冷。难以屈伸。以意多忘。耳内蝉鸣。久服不阙。滋血气。壮元阳。髭鬓反黑。   苣KT子甘菊花(去萼)旋复花(去萼)吴白芷(切)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荜澄茄(去枝)牛膝(去芦酒浸)复盆子(去枝)远志(去苗心)熟干地黄(焙各一两)旱莲子(去茎叶七钱半)上各修治毕。罗匀细。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   砂丸   (出圣济总录)   能补诸虚。   砂(飞研半两)硫黄(研三分)白矾(研)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木香(一分)白附浸去白焙各一   甘草丸安养五脏。长肌肉。调经脉。下气。补脾胃。益精神。令人能食。强健倍   力。   甘草(四两炙)人参(二两)白术(二两)芍药(二两)黄(二两)远志(二两去心)大五丸。如梧桐子尽。又坏分两   阳液方治诸虚百损。气血劳伤。因病久深。变生膈气。胁肋刺痛。噎痞心胸。食   结不消。   黄米(二升醋煮粥)曲细末(三升)糯米(二升醋煮粥)上量寒温和器内。停候发过沉澄之度。   日夜百   三建汤   (出和剂方)   能治真气不足。元阳久虚。寒邪攻冲。肢节烦疼。腰背   酸   楚。自汗厥冷   皆可服之。   天雄附子大川乌(各炮去皮脐净秤一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姜十片煎。   不拘   治虚损   (出本草)   以牡蛎肉煮食之。   服附子法   (出十便良方)虚人合服附子。欲其不湿不燥。以沉香、乌药、磨水令浓者。以附子切片。约重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