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242 页/共 3614 页
(出医方集成)枸杞子(一斤)天雄(三两)苁蓉石斛干姜(各八两)菟丝子(一斤)远志续断(各
补益鹿茸丸
治五劳六极。七伤衰损。
地黄丸
治男子妇人劳损虚羸。伤寒冷之少。无所不治。
干地黄茯苓玄参(各五两)泽泻薯蓣山茱萸桂心芍药(各四两)附子(三两)及五
延生丹
(出御药院方)
治丈夫妇人虚损。五劳七伤。腹内一切痛。大便滑。小便数。或小便不通。男子小
腹膀胱气病。妇人经脉闭。赤白带下。酒食多伤。大人小儿吐逆不定。诸块积聚。寒疝
气疰。亦治中恶鬼疰。传尸劳疾。久嗽水肿。疟痢香港脚病。
辰砂(别研三两)木香没药硼砂(别研)白术人参沉香(各半两)附子(炮裂去皮子。
将剜透。用银箸匙投之个分盛之。先用纸药罐子不动。仍如干。再入萝卜米饮下。日二。
神应丸
(出经验方)
治男子五劳七伤。
大黄(六两去皮净)黄连(四两净)血竭(三两)犀角末(二两)牛黄(三钱)仙灵盖(一用文武火熬。令面东。
将药
鹿茸丸
(出杨氏家藏方)
治真元虚惫。五劳七伤。面色黧黯。唇口干舌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精神昏
倦。喜怒无常。饮食无味。四肢酸疼。举动乏力。小腹拘急。小便滑数。或时熟地黄(洗焙五两)山药(三两)杜仲(炒断丝一两半)鹿茸(烧去毛酒浸炙)五味子附梧桐子大。
名鹿茸麝香丸。三因方主诸虚百病。精气耗散。血少阳萎。服此调营卫。利腰脚。补精血。
熟地空心。温酒盐汤下三十丸。亦名麝香鹿茸丸。补虚。益真气。暖下焦。助老扶弱。久服强健。
用鹿茸二两酒炙。附子炮去皮脐。沉香各半两。麝香一钱一字。别研细末。将肉苁蓉一两半。酒煮火烂研细。别入酒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盐汤下。空心食前服。名沉香鹿茸丸。
七味干漆散
干漆(三两炒断烟)干地黄(八两)芍药苁蓉五味子(各二两)吴茱萸枸杞子(各四两)上为散。酒服方寸匕。渐加至二匕。早晚日二服。以知为度。忌芜荑。
调中汤疗虚劳。补益气力。
麦门冬(半两)干枣(一两)茯苓甘草(炙)桂心当归芍药(各半两)上切。以水八
人参汤
治五劳七伤。气虚羸疲。骨节疼痛。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附子(各半两炮裂)柴胡(去苗)枳壳(去瓤麸炒)白术秦艽入药
双和汤
(出和剂方)
治男子妇人五劳六极。心肾俱虚。精血气少。遂成虚劳。百体枯瘁。四肢倦怠。寒
热往来。咳嗽干呕。行动喘乏。面色萎黄。略有所触。易成他疾。或伤于冷,则宿食不
消。腹疼痛。泻痢吐逆。或伤于热。则头旋眼晕。痰涎气促。五心烦热。或因饥饱动
作。喜怒惊恐。病随而至。或虚胀而不思食。或多食而不生肌肉。心烦则虚汗盗汗。一
切白芍药(七两半)当归(洗酒浸焙)黄(蜜炙)川乌(各三两)甘草(炙)熟地黄(净洗枣子一当归温而
治男女积劳虚损。或病后不复。四体沉滞。骨肉疼酸。呼吸少气。行动喘息。或小
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哀忧
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则可复振治之。
(出肘后方)甘草(二两)桂(三两)芍药(四两)大枣(二十枚)生姜(五两无者亦可用干姜)上以水若
又方
(出肘后方)黄枸杞根白皮生姜(各三两)甘草麦门冬桂(各二两)生米(三合)上以水九升
又方
(出肘后方)
凡下血虚极。
甘草(一两)白术麦门冬(各四两)牡丹皮(二两)大枣(二十枚)胶(三两)上以水
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