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430 页/共 3614 页
治小肠疝气。并妇人血气痛。不可忍者。
芸苔子(一两)斑蝥(去翅足四十九枚二味一处慢火炒深黄色勿令焦拣出斑蝥四十二枚只用血气炒
茴香苍术丸
(出德生堂经验效方)
治疝气肾核偏坠。痛不能忍者。
苍术(一斤泔水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破故纸(盐炒)八角茴香(盐炒)巴戟(去心)黑牵不用。余为末
茯苓桂甘汤
(出直指方)
治脐下悸动。欲作奔豚。
茯苓(二两)甘草(炙半两)桂枝(一两)上锉细。每服四钱。枣一个。用泉水一盏半。煎
内消丸
(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肠膀胱疝气。下部等疾。
木香茴香沉香硫黄(别研)附子(炮去皮脐各半两)砂(二钱别研)全蝎(四十九前服。
必效丸
(出杨氏家藏)
治偏坠。膀胱疝气。小肠气痛。不可忍者。
桃仁(半斤用茱萸四两炒桃仁令紫色去茱萸令碾桃仁为细末却入和以后诸药)茴香(炒)破泥土头翅足焙干下。仍用前件炒
丁香疝气丸
(出试效方)
治脐下撮痛疼。并脐以下周身皆急。小便频而清。其
五脉急。独肾脉按之不急。虚无力。名曰肾疝。
当归茴香(各一钱)甘草木香(各五分)全蝎(十三个)羌活(三钱)防风(三钱)麻件为末。酒煮面糊丸。
应痛丸
(出杨氏家藏方)
治疝气痛甚者。
胡椒(三百二十粒)巴豆(七枚去皮)斑蝥(二十一枚去头足翅用)上件为细末。
煨蒜为丸
沉香桂附丸治中气虚弱。脾胃虚寒。饮食不美。退阴助阳。除脏腑积冷。心腹疼
痛。胁肋膨胀。肠中雷鸣。面色不泽。手足厥逆。便利无度。又治下焦阳虚。及疗七疝
。痛引小腹。
沉香附子(炮制去皮脐)川乌头(炮去皮脐切作小块)桂心上为细末。好醋糊丸。梧桐卫生宝鉴载。癸丑岁。奉诏至六盘山。上命治火赤纽邻久病疝气。复因七月间。饥饱劳役。
过度纵饮所发。甚至面色青黄不泽。腹脐阵痛。搐撮不可忍。腰曲不能伸。热物熨之稍缓。
脉得沉小而急。于因思难经有云。任之为病。男子内结七疝。皆积寒于小肠之间所致也。非大热剂。即不能愈。遂制一方。名之曰沉香桂附丸。每服百丸。空心温酒吞下。间服天台乌药散。旬日良愈。明年秋。王征班师。即远迎拜。精神如故。上大悦。辄录于此。
金铃子丸
(出朱氏集验方)
治膀胱小肠疝气。脐腹苦痛。
茴香川楝子(半两每个四片同巴豆四十九粒炒焦为度不用巴豆)破故纸葫芦巴(炒各二可。
金铃子散
(出朱氏集验方)
治膀胱疝气。小肠偏坠。小肠撮痛。发则欲死。诸
药所不治妙方川楝子(一两净)斑蝥(十四个去头足翅)巴豆(十四个去壳并心劈开作两片)上二味同川楝子。于银石瓦器内。慢火炒令川楝肉微黄焦色。取去斑蝥巴豆二药不用。只将川楝子肉。
三钱。空之后。仍
烧绵丸
(出朱氏家藏方)
治疝气。
川楝子(去核)马蔺花青橘皮舶上茴香(各一两)上为细末。用漆丸如鸡头仁大。针穿丸正发未可治六七
天雄沉香煎丸
(出王氏博济方)
治下元虚惫。阳事不能。或下坠。及小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