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434 页/共 3614 页
茴香丸
(出儒门事亲书)
治冷气攻刺。疝气疼痛。肾虚脚弱。
茴香(八两炒)川楝子(炒)川乌(炮去皮脐)威灵仙(洗去土)防风(去芦)陈皮(各三为丸。每服三五丸
蓬莪术汤治寒疝。四肢冷逆。气弱汗出。
蓬莪术(炮)附子(炮制去皮脐)桂(去粗皮)槟榔芍药(各一两)芎白术(各三分)不拘时。
人参汤治寒疝冷痛。气弱汗出。不欲食。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钱。水一盏。
三增茴香丸
(出危氏方)
治肾与膀胱俱虚。为邪气搏结。遂成寒疝。伏留不
散。脐腹痛。阴核偏大。肾囊壅肿。重坠。滋长。有妨行步。搔痒不止。时有黄水。浸
成疮痒。或长怪肉。累治不痊。致令肾经闭结。阴阳不通。外肾肿胀。冷硬如石。渐丑
大皆由频服热药内攻。或因兜取。以至如此。此药温导阳气。渐退寒邪。补虚消疝。暖
养肾经。能复元气。一切小肠
第一料
舶上茴香(用海盐半两炒黄和盐称)川楝子(炮去核)沙参(洗)木香(洗各一两)上为细此一料可安。
第二料加下项药。
荜茇(一两)槟榔(五钱)上入前药共六味。重五两半。细末。根据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
第三料又加下项药。
白茯苓(四两紧小者去黑皮)黑附子(半两炮去皮秤或作一两)上通前药八味重十两。并根据及三十生料木香匀气散(出危氏方)
治寒疝作痛。和气。
丁香檀香木香(各一两)甘草(炙四两)缩砂(二两去壳)白豆蔻仁沉香(一两)合盐少许。煎热服
茱萸汤治寒疝来攻。腰腹痛。
吴茱萸(汤浸炒三分)生姜(切焙微炒)豉(微炒)桂(去粗皮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
治虚人老人寒疝攻刺作痛。不可忍。
(出澹疗方)上以木香调气散。煎炒茴香盐酒调下。一法咀。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紫苏盐煎服。
又方治下部冷及脐下。及小腹痛不可忍。
赤石脂干姜(各十两)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饮下。
紫苏子丸治脏气疝腹痛。
紫苏子(拣净)陈橘皮(去白各一两)高良姜桂人参(各半两)木香(一分炮)上为末煎藿香汤下
高良姜汤治寒猝痛。积聚不散。上冲心腹。与阴相引痛。则出汗。
高良姜(炒)槟榔(半大升)上和。暖灌下部。少间即减。日一度。再灌之。即止。
大乌头桂枝汤
(出济生方)
治风寒疝气痛。手足逆冷不仁。身体疼痛。灸刺诸
药不能疗。及大乌头(五枚实者去皮尖蜜一大盏煎减半取出切洗)桂心芍药(各三钱)甘草(一分炙)分。去滓
茴香小雀酒
(出直指方)
治肾冷疝气。偏坠急痛。
舶上茴香(三钱)胡椒(一钱)缩砂仁辣桂(各二钱)上为末。以生雀燎毛去肠。拭净洗下。
治寒疝气。每发绞痛。
(出肘后方)附子(一枚)椒(三百粒)半夏(十个)干姜(十两)上大枣三十枚。粳米一升。水七升。
牡丹丸治寒疝心腹刺痛。休作无时。及治妇人月病。血刺疼痛。
乌头汤治寒疝手足逆冷。身体疼痛。冷汗自出。
乌头(炮制去皮脐二两)桂(去粗皮一两)细辛(去苗叶三分)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三钱。
牡丹丸治寒疝来去疼痛。冷汗自出。
牡丹皮桂(去粗皮各二两)乌头(炮裂去皮脐二枚)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
木香丸治寒疝绕脐痛。结硬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