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830 页/共 3614 页

(出仁存方)   治疽作二日后。宜与此汤。并漏芦汤相间。连日服之   。   木香沉香丁香(去核并不见火各半两)连翘射干升麻黄(生锉)木通乳香桑寄生独活(各三分)麝香(一钱)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一盏。   去滓。   取清汁为度。或下恶物。未生肉以前服不妨。以析毒热之气。气盛用大黄、竹沥、芒硝。恐用药之后。不能斟量。是故不载。知者当自相度用之。   治久疽疮无不瘥方   (出本草)以伊芳洛水中蟹。形段不同。取其黄敷之。   治黑疽多死。宜急治之。   用王瓜根一斤。捣绞取汁六合。顿服。当有黄水随小便出。更服之瘥(王瓜根亦名土瓜根。)   卷二百八十七 痈疽门   石疽   (附论)夫石疽与石痈之证同。比石痈为深。以寒客经络。气血结聚而不得散。隐于皮肤之内。   重按如石。故谓之石疽。痈疽皆热气所作。今寒气为根。故凝结不化。其毒内着。结硬如石。治在温其经络。使热气得通。其毒外泄。故能腐热而发散。化脓血而出也。   方   沉香散   (出圣惠方)   治石疽肿毒结硬。口干烦热。四肢拘急。不得卧。   沉香防风(去叉)木香(各三分)地骨皮麦门冬(去心焙)当归(切焙)升麻玄参枳壳(去瓤麸炒)羚羊角屑独活(去芦头)甘草(生锉)赤芍药(各一两)大黄(锉炒二两)上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取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占斯散   (出圣惠方)   治石疽结坚。若坏或已成疽者。   木占斯浓朴(去粗皮姜汁炙)生干地黄(焙)栝蒌(干者去皮)败酱防风(去叉)桔梗(炒)人参细辛(去苗叶各一两)桂(去粗皮半两)上为散。每服二钱。食前温酒送下。   地黄煎   (出圣济总录)   治石疽坚硬不消。   用生地黄净洗三斤。锉碎细研。以布绞去汁。入铜器内盛。重汤上煮。柳篦搅匀如糖。   以瓷盒盛。每日空心取一丸如弹子大。温酒调下。日午晚间服瘥。   卷二百八十七 痈疽门   附骨疽   (附论)夫附骨疽者。以其无故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喜着大节解中。丈夫产妇喜着髀中。小儿亦着脊背。大人急着者。先觉痛不得动摇。按之应骨痛。经日便觉皮肉渐急。洪肿如肥状是也。小儿才手近。便大啼呼。即肢节有痛是也。大人缓着者。先觉肌烘烘然。经日便觉痛痹不随。小儿四肢不能动摇。亦如不随状。看肢节解中。若有肌烘烘处。不知是附骨疽。令遍身成肿不至溃。体皆有青黯。大人亦有不别。呼为贼风、风肿。不知是疽也。凡人身体患热。当风取凉。风入骨解中。风热相搏。便成附骨疽。其候嗜眠沉重。忽忽耳鸣。又秋夏露卧。为冷所折。风热伏结而作此疾。急者热多风少。缓者热少风多。小儿未知取风冷。何故而有此疾。由其血盛肌嫩。为风折之。即使凝结故也。凡初得附骨疽。即须服漏芦汤下之。   敷小豆散得消。可服五香连翘汤。   凡贼风、其人体卒无热。中暴风冷。即骨解深痛。不废转动。按之应骨痛。久即结痛。   或结瘰。其附骨疽久即肿而结脓。以此为异耳。若治附骨作贼风。则增益病深脓多。若治贼风作附骨。即加风冷。遂成瘰偏枯挛曲之疾也。疗之为效。皆在善始耳。若候附骨与贼风为异者。附骨之始。未肿但痛而已。其贼风但痛不热。附骨则其上壮热。四体乍寒乍热。   小便赤。大便涩而无汗。若得下却热。开发腠理。便得消也。纵不消尽。亦得浮浅近外。凡贼风、但夜痛。骨不可按。仰而不得回转。痛处不壮热。亦不乍寒乍热。多觉身体索索然冷。欲得热熨痛处即小宽。时复有汗出。此为贼风症也。宜针灸熨爆服诸治风药即愈。   有久痈余疮。败为深疽者。在胫间喜生疮。中水恶露冻不瘥。经年成骨疽。亦名疮。深烂青黑。四边坚强。中央脓血汁出。百药不瘥。汁溃好肉处皆虚肿。亦有碎骨出者。可温赤龙皮汤渍。夏月日日洗。冬月四日一洗。青肉多敷白茹散。食去恶肉。可三日敷之止。后长敷家猪屎散得瘥止。取猪屎烧灰。作末如粉。致疮中令满。白汁出吮去。随更敷之瘥止。若更青肉。复着白茹散如前法。家猪屎散取平复。凡骨疽百疗不瘥者。可于疮上以次灸之。三日三夜便瘥。如疮不瘥。瘥而复发。骨从疮中出者。名为骨疽。取鲜乌雌鸡二只。   去肉取骨。熬焦如炭。取三家牛木刮取屑。三家甑算各一两。皆烧成灰。合导。疮中碎骨当出数片瘥。   附骨疽与白虎、飞尸、沥节风皆相类。沥节风则走注不定。白虎飞尸痛浅。按之则便止。附骨疽痛深。按之无益。一说白虎飞尸。亦能作脓着骨而生。及其腐溃。碎骨出尽方愈。   如是则附骨疽与白虎飞尸是一病。但深浅不同耳。白虎飞尸又俗名风煞。然痛浅。附骨疽少有骨出者。宜拔毒热。不可一向泥于五香连翘漏芦之属。当先温肾。如灵宝膏及神药。唯存针烙浅深刺拔其毒根则易愈。不尔、则顺脉流走。遍体洪肿。卒致不救。   附骨疽治之宜以热去毒。又当温肾。未可专用凉剂。若在针烙其病。务详浅深。刺拔其毒根,则易愈。不尔、则顺脉流走。遍体洪肿。卒致不救。至于所患之时。犹或当于外证。   未溃以前发渴。乃脏腑焦燥。利下乃引饮无度。已溃而渴。则脓血去多。津液中干。或腹肠胃暴虚。遂成下利。体虚受寒。则嗽声不息。气逆挟热。则痰盛于胸。热毒不泄。为二便秘塞。毒瓦斯迫心。为呕哕惊悸。阴阳交争。血气不和。寒热并作。脏腑伤败。便血逆出。毒瓦斯攻外。烦燥异常。惟须大方料药。同治可也。   方   牛黄散   (出圣惠方)   治附骨疽。及一切恶疮。宜药。   牛黄(细研)麝香(细研)木香丁香香子乳香(细研)朱砂(细研)雄黄黄柏(锉)苦参(锉)腻粉(各一分)上为细散。入研了药。同研令匀。剪单纸条子。   看疮眼子大小。每一条子纸。用药末一字。以下捻药末在纸条子内。于疮中。不计近远。如药无力。纸条子自退。即根据前更用药末为纸子、更。候纸渐短。直至好痊为度。若患恶疮。   不计在甚处。看疮眼子大小。皆用子。不计个数。以瘥为度。   连翘汤   (出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