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836 页/共 3614 页

日三五度。一方无白蜜。入糠马屎。   又方   (出千金方)用嚼胡麻敷。以绵裹之。至旦易。   卷二百八十七 痈疽门   缓疽   (附论)夫缓疽者。以寒气客于经络。荣卫凝涩。甚寒气盛则肿。病深伏。其状无头尾。大如常人之拳。小如桃。与皮肉相附着。其肿与肉色相似。亦不甚赤。积日不溃。久乃变紫黯色。   肉俱烂如牛领疮。以其初势缓慢。故名缓疽。以其肿色与肉色相似。故又名肉色疽。   方   黄散   (出圣惠方)   治缓疽及诸痈肿。脓血结聚。皮肉坚浓。日久不溃。疼痛   。   黄沉香薰陆香连翘(各三分)羚羊角屑(一两)鸡舌香漏芦(去芦头)黄芩(去黑心)栀子仁甘草(生锉)防风(去叉)栝蒌根(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一方有汉防己三分。   排脓散   (出圣惠方)   治缓疽日久穿溃。出脓水不尽。   贝齿(一两)黄(锉)当归(锉微炒)生地黄(焙)赤芍药黄连(去须)升麻桂(去粗皮)白蔹犀角屑(各三分)甘草(半两生锉)麝香(一分细研)上为散。   拌匀再罗过。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下。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缓疽风热毒瓦斯结聚。肿痛寒热不止。   犀角漏芦(各一两)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川升麻(半两)栀子仁(一两)甘草(三分生锉)木通麦门冬(去心)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知母玄参(各一两)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入地黄汁半合。更煎三两沸。不拘时温服。   生地黄干散   (出圣惠方)   治缓疽风热。侵肿不住。肉欲成脓。四肢烦热。   生干地黄(一两)川大黄(锉碎微炒)人参(去芦头)黄芩(各一两)当归(半两)远志(一两去心)麦门冬(一两半去心)川升麻(半两)赤芍药(一两半)黄(一两锉)赤茯苓(一两)羚羊角屑(一两)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   不拘时。去滓温服。   飞黄散   (出圣惠方)   治缓疽恶疮。蚀恶肉。   丹砂雄黄磁石曾青白石英棋石石膏钟乳粉雌黄(各二两)云母粉(三两)上各细研为散。用瓦盆一口。丹砂安南。雌黄安中。磁石向北。曾青在东。白石英在西。棋石当上。石膏次。更下钟乳、雄黄。次云母覆盖。更用一盆覆盖定。以泥封。浓一寸。   于灶底以陈苇烧。一日取出。看取飞上者研细。敷疮上。日二遍。   莽草散   (出圣惠方)   治缓疽初结。微肿疼痛。   莽草鹿角屑白蔹白芨半夏天南星附子(去皮脐各一两)蛇蜕皮(一条炙)皂荚(一两捶黑皮及子)上为散。用醋面薄为糊。调为膏。涂贴肿处。干即再上。肿散为度。   黄柏膏   (出圣惠方)   治缓疽   黄柏(锉)桐叶(切各一两半)龙骨(一两)黄连(一两半去须)败龟(拳大烧灰细研)麝香(一两细研)上药以猪脂二斤。煎前四味十余沸。布滤去滓。拭铛令净。   却入铛中。再煎入后五味。搅令匀。收于不津器中。每用以故帛上匀摊。贴之。   木香散   (出圣惠方)   治风毒瓦斯留滞。荣卫不通。欲结为缓疽。之令内消贴。   木香(一两半)桂心(二两)白蔹(一两半)赤小豆(一合)莽草(一两半)附子(一两去皮脐)半夏(一两半)羊桃根(二两)上为细散。以酸浆水旋调。稀稠得所。涂故软布及生布绢上。贴之。干即易也。以肿消为度。   茹膏   (出圣惠方)   治缓疽肿痛。内坚浓如牛领皮。下针烙干。即用生姜。维   缘疸气沉涩。干姜味辛。辛能散气消痛。又善引脓化恶肉。可以绵裹姜末。深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