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944 页/共 3614 页

治肠风痔漏。并脏毒下血。脱肛疼痛。   荆芥防风栝蒌木通当归皂角刺甘草陈皮茯苓枳壳(各等分)上为末。每甘松凤眼草蒴(用根叶茎全)华葱(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用药一两。水二碗。   乌玉丹   (一名黑玉丹出直指方)   治丈夫妇人肠风痔漏。着床。大肠头疼不可忍者。服此药。   三四次见效。初得此疾发痒疼痛。谷道四周多生硬核。此是痔。如破是漏。只下血。是肠风。皆因酒色滞气风食。五事过度。即成此疾。人多以外医涂治。病在肠。自有虫。若不去根本。其病不除。此药的有神效。   棕榈乱头发(皂角水净洗各二两)雷丸芝麻(各一两)苦楝根(二两半)皮牛角腮(三两治洗净)乳香麝香(各半两)猪蹄甲(后脚者四十九个洗净)上除乳、麝外。用藏瓶或沙盒盛。盐泥固济。周回用火烟尽存性。不可以太过。便去火。入乳、麝再研细。用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胡桃酒下二三十丸。杨氏方名棕榈丸。添不蛀皂角一两半。余同。一方加槐角四两烧灰存性。藤子一两二钱半炒。若楝根减一半。   牛角腮四两。猪蹄甲用二十五个。麝用二钱。芝麻、乳、麝、雷丸、苦楝根、藤子不烧。   外余药各烧灰。   秦艽苍术汤   (出卫生宝鉴)肠风痔漏者总辞也。分之则异。若破者谓之痔漏。大便秘涩。必饱不通。气逼大肠而作也。受病者燥气也。为病者胃热也。胃刑大肠。则化燥。火以乘燥热之实。胜风附热而来。是湿热风燥四气而合。故大肠头成块者湿也。作大痛者。风也。大便燥结者。主病兼受火邪热盛也。去此四者。其西方肺主诸气。其体收下。亦助病为邪。须当以破气药兼之。治法全矣。以锉汤与之。其效如神。   秦艽(一钱)当归(三分酒浸)泽泻(二分)苍术(七分)防风(半钱)大黄(少许)黄柏(四分酒洗)槟榔(二分)皂角(烧存性去皮一钱)桃仁(汤洗去皮一钱半)上将槟榔、桃仁、皂角仁另为末外。咀。都作一服。水五盏。去滓。入槟榔等三味。再煎。去滓。空心服。一方青皮半钱。木香三分同煎。病大者再服而愈。生冷硬物冷茶之类。及酒食大面料干姜之类。犯之其药不效。如有白脓。加白葵花去萼。青皮半钱不去白入正药中同煎。又用木香三分。为细末。同槟榔等三味。再上火同煎。根据上法服饵。古人治此疾多以岁月除之。此药一服立愈。病大者再服而愈。   藤子丸   (出御药院方)   治风癖下血。痔漏结核疼痛。   藤子(一个重七钱酥炙和皮用)茴香(炒)皂角刺(烧存性)皮(烧存性)枯白矾醋面和丸梧桐子大   木香浓朴汤   (出宣明论)   治痔漏脱肛。肠胃冷。腹胁虚胀。不思饮食。   木香陈皮桂心桃仁浓朴(各一两)肉豆蔻赤石脂(各半两)大附子(二两炮)皂   神丹   (出危氏方)   治肠风痔漏。   刺皮(一个制铁器中炒黑色为度)皂角刺(烧灰存性)硫黄(研)猪牙角(去黑灰涂蜜炙)花(一两)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不饮酒米饮下。久年痔漏服至三四十日。肉满平安。诸痔服之即自消。外痔用药十丸。同朱砂细碾。   蜜调涂。常服永除根本。若服药觉热。加白鸡冠花子一两半或二两。更加三五丸服之脏腑自调匀也。   治痔漏翻花泻血。   (出验良方)狐狸手足(一副阴干)穿山甲皮(各三两)川芎黄明胶乳香白附子川乌头五入麝香研芫荽酒调下二钱。日三服。   黑丸子   (出危氏方)专治久年痔漏下血。   干姜百草霜(一两)木馒头(二两)乌梅败棕柏叶油发(各五钱)以上烧灰存性。   却入后药。   桂心(三钱)白芷(五钱各不见火)上为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治风肠痔漏。不问有头无头。定三日安。   (出本事方)藜芦(烧灰半两)皂角针(只用针不用皮条炒二钱)天麻(半两)干姜(半两)莲子草(一两)真麝(半钱)橘子硫黄(一两)苦栝蒌(一个大者)明矾(一两)上将栝蒌开一孔如火令烟尽为度十丸至十五丸。   劳力。一切忌   紫金丸   (出王氏博济方)   治痔漏久不瘥。肛边穴时出脓血。   龙脑麝香乳香雄黄密陀僧(并碎各炒一两)砒霜(半分)丹砂阿魏安息香(各丹砂、密压去油。亦研细。与前药一处研匀。却入前乳香等膏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丸。空心茶清下。   兼治肠风等疾。妇人心痛血气当归酒下一丸。心痛水泻生姜汤下一丸。食泻面汤下。气痛温酒下一丸。   齑根汤   治诸痔漏出脓水。疼痛不止。   齑根(曝干)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蛇床子续断芜荑仁野李根皂荚白皮松脂乘热放盆内。   先熏后洗。日三次。   香壳丸   (出宣明论)   治湿热内甚。因而饱食肠癖为诸痔。久而成痛漏。速治。悉愈之。   木香黄柏(各三钱)枳壳(去瓤炒)浓朴(各半两)黄连(各一两)皮(一个烧灰)当水食前。日三服。   八宝散   治肠风痔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