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3124 页/共 3614 页

温酒送下。次用药摩病处。如损者以竹夹夹直。用药摩之。患喉缠风服药不下者。先用药于喉外摩之。候喉内宽。然后服之。牙疼齿浮出血者。以药倾齿缝内。如有清水出吐之。耳内停风气。疼痛作声。纸捻住药在耳内。   续骨膏   (出朱氏集验方)   治打扑伤损骨折。   黄柏半夏桂上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涂痛处。其功全在生姜。如药干。频用生姜汁为佳。   治诸损丸子药健筋骨。生气血。养百脉。疏风顺气。升降阴阳。虚弱常宜。   (出永类钤方)川牛膝宣瓜天麻苁蓉当归川断续(酒浸焙)何首乌(酒蒸)杜乌药白芷五加皮(酒浸)狗脊(制)淮乌(姜酒炒)骨碎补(去毛酒浸炒)川独活(一两净)大川乌附子(各一两火炮)乳香没药(另研)嫩茸酥(炙)自然铜(醋淬)川芎(各一两)菟丝子(净淘酒蒸)杜仲(净姜炒)苍术(半生半熟上三味各四两)全蝎(半两)破故纸(三两酒浸用)虎骨(酥炙)北五叶葳灵仙(水洗酒浸)京芍药穿山甲蚌粉(炒)茴香(炒净)细辛龟板(酥炙各一两半)上为细末。酒糊丸。常服即补下元药。破伤水方。糯米生用三之二。甘草末生用三之一。砂糖调搽肿处。先自肿赤尽处搽赶至疮口。水自疮口出。即安。   治诸伤至重。但不透膜者。   (出永类钤方)以海味中咸白螵。拣大片色白有红丝者。成片铺在伤处。以绵扎之血即止。如膏脂出。   不损内膜者。即去患人头心发。不令患人知。以热熨斗于顶上熨。膏脂自入。以桑白皮绵缝合。用给草木腊叶、磁石为末。干糁之即合。   应痛乳香丸   (出永类钤方)   治诸损。   乳香没药信朱(另研各半两)白胶香(一两同乳香研)草乌(制四钱)石楠藤(二两)骨碎补(炒去毛)桔梗白芍药(各二两)熟干地黄(一两)川乌(二钱)荆芥穗(一两)暗松节(烧过存性一两)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煨葱或松节酒下。   治损折伤等疾。   (出朱氏集验方)自然铜(醋淬)木鳖(去油)草乌川乌上四味为末。以醋煮面糊为膏。涂患处。   时更易。痛甚以火熨之。   治打扑腕折。   用煮汁服之。甚效。   治折扑及闪磕着。疼不可忍。   取无名异一味为末。用二钱。温酒调下。极妙。一说辨无名异用磨盏口。注水弥满。   不溢出者真。   治一切打扑。及杖痈疼痛。   用败龟为末。打糯米糊贴之。   治磕扑损骨节。疼痛不可忍。   用大鲫鱼一个。去肠肚煨熟。入生姜一小块。同研。罨损处。有殊效。   治磕扑伤损。肌肤青肿。   用茄子老黄者一个。切作片如指浓。新瓦上焙干为末。欲卧时酒服二钱。能一夜消尽。   无痕也。   卷三百十一 折伤门   伤折疼痛(附论)   凡筋骨伤折疼痛。人之一身。血荣气卫。循环无穷。或筋肉骨节误致伤折。则血气瘀滞疼痛。仓卒之间。失于条理。所伤不得完。所折不得续。轻者肌肤肿。重者髀臼挫脱。治法宜先整其骨折之所。然后施贴封裹之剂。   方   麒麟竭散   (出圣济总录)   治筋骨损伤疼痛。   麒麟竭没药(研)自然铜(醋淬七次研)赤芍药当归(切焙)白芷蒲黄大黄(生用各半两)桂(去粗皮)细辛(去苗叶各一两)骨碎补(去毛炒二两)干荷叶(三分)上为散。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   附子散   (出圣惠方)   治一切伤折。疼痛不可忍。   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锉微煨)芎桂心没药泽兰乱发灰槟榔(各一两)败龟(涂醋炙微黄)虎胫骨(涂醋炙微黄各二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麝香(一分细研)上为细末。入麝香研匀。不拘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   桃仁散   (出圣惠方)   治伤折疼痛。接骨止痛。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当归(锉微炒)延胡索生干地黄芎(各一两)川大黄(锉研微炒)阿胶(捣碎炒令黄燥各二两)乱发(如鸡子大)川椒(半两去目及合口者微炒出汗)上为细末。用酒二升。先煎发并阿胶如糖。用绵滤去滓。然后下诸药末。调匀焙干。捣细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日三四服效。   趁痛散   (出德生堂)   治男女跌伤。疼痛不可忍者。   草乌(炮治碎别炒入药)白芷川芎(各一两半)炒当归(二两)炒乌药(五两)乳香(半两)紫金皮(大块童子小便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用半斤)没药(半两)南星(半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半钱。温酒调服。病在上食后。病在下食前服。   当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