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3127 页/共 3614 页

熟干地黄丸   (出圣济总录)   治远年伤折。近因风气不和。旧伤处疼痛不忍。   熟地黄(焙干四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牛膝(去苗酒浸焙各两半)苦参(细锉焙干)菟丝子(酒浸焙干)肉苁蓉(酒浸切焙)萆(炒各一两)桂(去粗皮)青木香(生用各一两)诃黎勒(煨热去核半两)升麻(三分)上除杏仁外。捣细为末。入杏仁别捣。   再罗匀。炼蜜和捣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   治折伤。   以水獭一个。入罐子内以泥固济。放干烧灰细末。以黄米煮粥。于伤折处摊。以水獭末一钱上糁。便用帛子裹系。立止疼痛。   治折伤止痛化血。   (出本草)取能。生捣其肉及血敷之。(能即三足鳖也)   治伤折跌筋骨。生肌破血。   (出本草)用每月王日。酒水煮浓汁饮之。   治折伤先用止痛汤法。   (出本草)捣白矾为末。每用一匙匕。沸汤一碗冲了。以手拍蘸。乘热熨伤处。立时止。然后排整筋骨贴药。   治断指   (出本草)以蛇含膏封之。抱朴云。连已断之指。   治刀筋及折伤。   (出朱氏集验方)上用乌狗血和酒。连吃数碗。盖犬血能去恶血也。淮西总管李贵。见效邕莞易。因会之于南楼。坠楼者二十余人。亦以此收功。   治折伤   用(音甜)菜捣敷之。   卷三百十一 折伤门   伤折恶血不散(附论)   夫脉者血之府。血行脉中。贯于肉理。环周一身。因其肌体外固。径隧内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则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瘀。   使气血流通。则可以伤完也。   方   牛黄散治大损后。化恶血。理好血。止疼痛。   牛黄(细研)真珠(细研)龙脑(细研各一分)琥珀牡蛎(烧为粉)朱砂(研细水飞过)桂心当归(锉微炒)蒲黄(各一两)麝香(半两细研)金箔(五十片细研)银箔(五十片细研)上研令匀。不拘时候。以桃仁汤调下二钱。   白僵蚕丸治骨折筋伤后。恶血攻。疼痛不止。   白僵蚕(炒)当归(炒)桂心(炒)补骨脂(炒)神曲(炒黄)半夏(汤浸七次去滑)槟榔赤芍药(各一两)芎薯蓣(炒黄)白附子(炮)芫花(醋拌炒各半两)上为末。   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酒下二十丸。日三服。   黄散治伤折。恶血凝滞肿痛。   黄芍药生干地黄(焙)附子(炮)当归(切焙)续断(切)桂(去皮各半两)干姜(炮)大黄(生各一两)椒(去目若闭口者炒出汗)上锉如麻豆。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芍药散治打扑筋骨。恶血不散。迷闷疼痛。小便下血。   (一名当归散)赤芍药当归(锉微炒)续断白芷生干地黄黄芩甘草(炙微炒锉)牛膝(去苗)蒲黄(各一两)上为细末。不拘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一方无蒲黄。   芍药汤治伤折恶血不散。肿痛不消。   赤芍药黄附子(炮制皮脐)当归(切焙)续断桂(去粗皮)羌活(去芦头)蜀椒(去目并闭口者各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芎汤治伤折肿痛。气血不散。   芎甘草(炙锉)蜀椒(去目合口者炒出汗)泽兰附子(炮制去脐)桂(去皮一两)当归(切焙)大黄(醋炒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温酒调下。不拘时。   蒲黄散治骨折筋伤。恶血攻心烦闷。   蒲黄(三分)芎当归(锉微炒)桂心(各半两)白芷细辛(各一两)上为细末。   每服以生姜酒调下二钱。日三四服。   乌头散治伤折。恶血结滞不散肿痛。   桃仁散治从高坠下。及落车马。胸腹中有恶血。喘自不得。   川大黄(锉碎微炒)川硝石甘草(炙微赤锉各一两)蒲黄(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炒)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入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芎汤   (一名桂芎汤)   治伤折。恶血瘀结不散。   蒲黄鲤鱼散治车马坠扑伤折。恶血冲心迷闷。   蒲黄(二两)鲤鱼鳞(五两炒灰)芸苔子(一两末)生地黄汁(五合)上先将蒲黄、芸苔子于沙盆内。以慢火旋滴地黄汁于内。炒令汁尽。以干为度。并鲤鱼鳞灰。一时研为末。   不拘时候。以童子热小便。调下二钱。   杉木节散治从高坠损心胸。恶血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