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3140 页/共 3614 页

以帛系定。   鹿角散   (出圣惠方)   治四肢骨碎筋伤蹉跌。或从高堕下。被重物顿轧得瘀血   者。   以鹿角不限多少。用桑柴灰汁煮。令微热。漉出曝干。捣罗为末。以暖酒调下二钱。日三服。   治闪肭腰痛。不能转侧。   用神曲一块如拳大。烧通红。酒二大盏淬酒中。觉酒温。便饮尽仰卧。少顷取效。   治折。   (出本草)以通草煮酿酒饮之。   治闪肭及伤折。   (出本草)用葱白入盐擂烂炒。乘热敷。   治闪肭着。   (出百一选方)用米醋糟加平胃散罨患处。一方用冷水调涂。   治闪出臼骨。即拽入之后。   (出百一选方)以一色KT黄土。似成蒲黄。生姜不曾擘开者。同捣成泥。罨损处。甚妙。   治男子妇人闪着脚手。   (出本草)用羯羊粪烧灰为末。用猪脂搅和搽痛处。立效。   治筋骨伤。或被打瘀血在腹不消者。   (出千金方)以马屎敷之。或烧水煮热敷。一方用肥猪肉炙令热。以拓上。   又方   (出圣惠方)   治腕折瘀血。   取草汁饮之。子亦可为末。以酒调二钱。日三四服。   又方   (出千金方)凡被打及产后恶血。及一切血瘀。煮续筋骨木汁三升。饮之。   专治闪肭。担闪挫腰。痛不可忍者。不可行动者。及治阴冷阳虚腰痛。   破故纸(二两)上瓦上炒香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不拘时。一方酒浸一宿炒。酒煮为丸。更用破故纸少许。炒为末。酒调下。   妙应散   (出家藏经验方)   治闪肭动骨者。   黄柏(一片如掌大)草乌头(两个)赤小豆(一合)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敷。频换。势退疼止为度。此方得于谢守伯任。渠云。昨有僧因监修造扑损。用此十数次遂安。又有李亨冲者。溺水挫脚膝。后渐愈。而损处极热痛亟。两易之遂凉。亦向安好。仆亦屡试之。   五白散   (出杨氏家藏方)   治打扑闪肭。及风热攻注。一切肿痛。   白芨白芷白蔹白僵蚕(炒去丝嘴)白芍药天南星(上六味各半两)赤小豆(一合)上件为细末。以生姜汁调敷肿上。干即再敷。   卷三百十二 折伤门   从高坠下(附论)   黄帝曰。中风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积于胁则伤肝。又中风及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又头痛不可取于者。有所击堕。恶血留滞于内。伤痛未已。可刺则不可远取之也。夫从高堕下。恶血留于内。不分十二经络。圣人俱作风中肝经。留于胁下。以中风疗之。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痛甚则必有自汗。但人有汗出皆为风证。诸痛皆属于肝经。况败血凝结。从其所属。入于肝也。从高坠下。逆其上之血气。非肝而何。伤寒无汗。既自汗必是风化也。以破血通经药治之。夫肝胆之经。俱行于胁下。经属于厥阴、少阳。宜以柴胡为引用为君。以当归活血脉。又急者痛也。甘草缓其急。亦能生新血。阳生阴长故也。为臣。穿山甲、栝蒌根、桃仁、红花破血润血为之佐。大黄酒制。以荡涤败血为之使。气味相合。使血气各有所归。痛自去矣。   方   蒲黄散   (出圣惠方)   治从高坠下。落马坠车。辗着。腕损、骨碎、筋伤、内损   。恶血攻心闷绝。坐卧不安。宜先须按摩。排正筋骨。先服此药。止痛散血。   蒲黄(一两)当归(三分)桂心(三分)延胡索(一两)芎(三分)赤芍药(一两)子(三分)没药(一两)附子(一两炮制去皮脐)栗子(二两去壳阴干)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芸苔子(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不拘时候。频服。   没药散   (出圣济总录)   治坠堕。损伤筋骨皮肉。发热疼痛。   没药(研)泽泻当归(切焙)桂(去粗皮)槟榔(锉)甘草(炙锉)白芷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附子(炮制去皮脐)芎(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不拘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