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数理精蕴 - 第 476 页/共 595 页
辰丑【二千二百十】 周平王【二十四】辰寅【二千二百十一】周桓王【三】辰夘【二千二百十二】周庄王【十】辰辰【二千二百十三】周恵王【二十】辰巳【二千二百十四】周襄王【二十五】辰午【二千二百十五】周定王【十】辰未【二千二百十六】周灵王【五】辰申【二千二百十七】周景王【八】辰酉【二千二百十八】周敬王【十三】辰戌【二千二百十九】周敬王【四十三】辰亥【二千二百二十】周贞王【二十三】
星己【一百八十六小畜】辰子【二千二百二十一】周威王【十三】
辰丑【二千二百二十二】周安王【十五】辰寅【二千二百二十三】周显王【十二】辰夘【二千二百二十四】周显王【四十二】辰辰【二千二百二十五】周赧王【十八】辰巳【二千二百二十六】周赧王【四十八】辰午【二千二百二十七】秦始皇【十】
观防经运之篇第一行书周王其下列七国至辰之巳周亡之后于辰之午仍列秦于第六行而甲子世首不书秦始皇则是康节不以正统与秦也不以正统与秦矣此何以书秦始皇十葢始皇吞并列国虽非正命亦皇天厌乱使之驱除然此乃秦并天下之时康节以纪时书之也
辰未【二千二百二十八】汉髙祖【九】辰申【二千二百二十九】汉文帝【四】辰酉【二千二百三十】汉景帝【十】辰戌【二千二百三十一】汉武帝【二十四】辰亥【二千二百三十二】汉武帝【五十四】
星庚【一百八十七小畜归妹】辰子【二千二百三十三】汉宣帝【十七】
辰丑【二千二百三十四】汉成帝【六】辰寅【二千二百三十五】汉平帝【四】辰夘【二千二百三十六】汉光武【十二】辰辰【二千二百三十七】汉明帝【七】辰巳【二千二百三十八】汉和帝【六】辰午【二千二百三十九】汉安帝【六】辰未【二千二百四十】汉桓帝【八】辰申【二千二百四十一】汉灵帝【十七】辰酉【二千二百四十二】汉献帝【二十六】辰戌【二千二百四十三】魏帝芳【五】
蜀帝禅【三】吴帝权【二十三】
辰之戌火徳既灰三国鼎分天下辩正统者进蜀以存汉惟康节与司马文正公通鉴皆以魏先蜀吴皆去其号而书名何也諡法昉于周代夏商未定諡非名则无以辨若鼎书三国之君而名之是不専与魏也
辰亥【二千二百四十四】晋武帝
吴帝皓【十一】
星辛【一百八十八归妹】辰子【二千二百四十五】晋恵帝【十】
辰丑【二千二百四十六】晋成帝【九】辰寅【二千二百四十七】晋哀帝【三】辰夘【二千二百四十八】晋文帝【二十二】
后魏道武
古之天下分封列国而统于一王秦始皇并天下为郡县然寰宇未尝判为南北也西晋五马渡江遂成南北对境皇极双存晋与魏二之也唐一行因天象分山河为南北两界然则魏晋之分天下其天命欤民生之不幸自是而后世变益多故然先书晋而后魏岂无旨哉
辰辰【二千二百四十九】宋帝义隆【元】
后魏大武【元】
辰巳【二千二百五十】宋武帝【二】
后魏文成【三】
辰午【二千二百五十一】齐武帝【二】
后魏孝文【十四】
辰未【二千二百五十二】梁武帝【十三】
后魏宣武【十五】
辰申【二千二百五十三】梁武帝【四十三】
西魏文帝【十一】
辰酉【二千二百五十四】陈宣帝【七】
后周武帝【十五】
辰戌【二千二百五十五】隋炀帝【六】
六国分天下而秦一之南北分天下而隋一之秦隋各不其世而汉唐兴大乱之后有能戡乱者未必能定乱葢嗜杀之报秦隋是也欲曙之天必大暝而后爽至汉唐之兴明照万国矣
辰亥【二千二百五十六】唐太宗【九】
星壬【一百八十九暌】辰子【二千二百五十七】唐髙宗【十五】
辰丑【二千二百五十八】唐中宗【十一】辰寅【二千二百五十九】唐元宗【十三】辰夘【二千二百六十】唐肃宗【四十三】辰辰【二千二百六十一】唐徳宗【五】辰巳【二千二百六十二】唐宪宗【九】辰午【二千二百六十三】唐武宗【四】辰未【二千二百六十四】唐僖宗【元】辰申【二千二百六十五】唐昭宗
辰酉【二千二百六十六】
五代之际朱梁以辰之申挟唐帝授禅嵗在乙丑非世之首犹之可也后唐闵帝当辰之酉甲午年可书矣独缺而不书何哉藩镇亡唐五十载之间代登大寳曽如舎与三国六朝之君犹能作威福于天下享国少延者不侔康节内篇曰后五代之伯日未出之星也洪范庶民惟星今以星喻其君是匹夫之矣视五代之君且不足以伯其可以僣天位乎以防经运篇于秦始皇之并天下亦仍书七国之君不升秦以承周岂无深意哉
辰戌【二千二百六十七】宋太祖皇帝【六】辰亥【二千二百六十八】太宗皇帝【十九】
星癸【一百九十暌大有】辰子【二千二百六十九】仁宗皇帝【一】
辰丑【二千二百七十】仁宗皇帝【二十二】辰寅【二千二百七十一】神宗皇帝【十七】辰夘【二千二百七十二】徽宗皇帝【十五】辰辰【二千二百七十三】髙宗皇帝【十八】辰巳【二千二百七十四】孝宗皇帝【十二】辰午【二千二百七十五】寜宗皇帝
理宗端平元年
辰未【二千二百七十六】圣上皇帝
辰申【二千二百七十七】以后皆未来之世
辰酉【二千二百七十八】
辰戌【二千二百七十九】
辰亥【二千二百八十】
星甲【一百九十一大】辰子【有二千二百八十】
亥【一二千二百九十】
星甲至第三
癸【三二 百解遇】辰子【随二千二百十六】
亥【至二千三百十】
以元经防八 观物篇八
日甲【六】月未【一】星甲【八二百二十一随】
癸【旅至二百四十】
以元经防九 观物篇九
月申【艮】星甲【剥九二百四十一】
癸【随旅至二百七】
以元经防十 观物篇十
月酉【十】星甲【二百七十一升至】
癸【三百夬否】
以元经防十一 观物篇十一
月戌【十一】星甲【三百一否旡妄至】
戊【三百十五颐】
星己【三百十六至】闭物
癸【三百三十损】
以元经防十二 观物篇十二
月防亥【十二】星甲【三百三十一节至】
癸【三百六十明夷】
自元经防之未星之申一百二十一以后并防之午三千七百余年皆未来之嵗也经月防之戌星之已三百一十六以后皆闭物之嵗也康节可以无观而观之既观之又纪之要一元之始终书世纪之首尾备皇极之大造莫全于元经防之篇若防经运则始于开物终于闭物若运经世则不过上下三千年之间耳康节曰天数始于一而终于十六地数始于二而终于十五是知地之数不可以参乎天若天数既终往往有穷则变变则通生生不息之理老氏曰地法天天法道夫地法天而数不及于天则天法道亦不及于道大刼之终天数之穷也刼后又有刼则一元之数自甲以及于癸亦可逆推
观物篇解卷一
<子部,术数类,数学之属,观物篇解>
钦定四库全书
观物篇解卷二
明 祝秘 撰
皇极经世二
以防经运一 观物篇十三
一元髙拱体道以成乾道生一也二气升降承天而位坤一生二也动静互合周流六虚二生三也三则备矣盈于天地之间者为万物故皇极三变止于以运经世而吉凶祸福尽在其中盖河图十数天一为元属干地二为防属兑天三为运属离地四为世属震天五为时属巽地六为日属坎天七为月属艮地八为嵗属坤若九与十则卦所不及彷佛系乎分秒之间而其数归于一此康节所谓无体之一不用之一以况道也经运为地数者非测地也地上发敛分至之节生长收藏之政水火土石之利皆于三百六十运中求之然三百六十运者元之全体三十运者防之一体也防为地数每防以三十运而终尧末年当第六防之终有滔天之灾亦地数之穷也惟极之元兼十二防而后变故曰大哉乾元夫天不独运必有顺成之坤乃以刚柔太少应阴阳太少之感以水火土石化日月星辰之变以飞走草木和性情形体之倡以嵗论之则每防一万有八百年敛于月日时则月以一万八百分为元日以一万八百秒为元地虽大不遗微小随物之洪纎髙下而数行焉所以至于用秒则一日中亦可为防之元也阴符经曰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其是之谓欤
开物始月寅之中 经星之已七十六【比蹇泰】
皇极总交以立数去交以为用大率每四分之而去一用三所去之一是交也如一年有四时【体不变】时有四月【一月是气节之交】月有四十日【十日是朔虚之交】夫縂气余为四月縂朔余为四十日而去其交只是三百六十日是四月四十日去一而止用三也如易有三百八十四爻去不用卦之爻数而止用二百八十八是去一而用三也太少阴阳刚柔之数三百五十二乃去八十八而用二百六十四是去一而用三也三百六十运去九十而用二百七十去一而用三也【去一用三犹有閠数】是故开物闭物于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中有九万七千二百年于十二防中用九防皆去一而用三也由开物至闭物之年月得一元中四之三康节何以知其然哉以歳观元耳以日观岁耳故康节曰物生于春者息于冬凡三月不用人作于日者息于夜凡三时不用是以知开物闭物之期去四之一也不惟是也皇极之数元防运世天之四体也嵗月日时地之四体也【天指干而言地指坤而言】天之四体以元经防以防经运以运经世而止矣无以世经年是去一不用也地之四体如以嵗经月以月经日以日经时而止矣其下大细不可分无以时经分是亦去一而不用也然天去世不用而为律吕声音之大数地去辰不用而为律吕声音之细数夫律吕声音之数生物之数也乾坤各以其一不用之数为之亦犹一岁之中以日之十分闰数而生物故康节曰人物在天地间当闰余之数也惟人物得皇极四象之世之数是以人物之夀不过四世之年而摄生之人得号地仙者不能逾十二世三百六十年也故人为百二十年之物【四世】犬马为三十年之物【一世】朝菌蟪蛄为一日一月之物木植台宇虽夀于人而亦三百六十年十二世而已噫人物之囿于数如此超乎五行之外者果何如哉然开物始于入元之二防半当月之寅则三阳交泰之后惊蛰之中节二月建卯之初气即天元玉册所谓地数起于己卯者也若运中之七十六已疏其义于前矣而太极圆图则七十六当丰之九四万物丰大之时在卦气图则七十六当震之六三帝出乎震人亨物泰之时也故为开物由是厯二百四十运【有闰数】当太极图之霜降节终星直戊辰直寅当卦气图之坎坎陷于重险而谦有终也是为闭物由此以后更厯一防半四十五运而一元之数方终是知阴阳之运虽息而皇极之生数尚存【皇极之法去闰则是三分用二若并闰则是四分用三实一道也】
经星之已七十六至经星之癸九十【张变通用比蹇直事今改正用元之元之元之元泰卦】康节用卦之法各有次第元防运为天地之未合用未然之数元起于冬至之子防起于开物之寅运起于地建之丑若年月日为天地之已合用已然之数故卦气图元之元起于子于卯起世之元如三代子丑寅之异建建子者以子月为嵗首建丑者以丑月为嵗首建寅者以寅月为嵗首次第相承各有所主张行成乃一例用卯建非是况世卦起于卯虽以世之元当冬至而又有天之气始于甲戌而见于己卯之理其升蛊井又非起于冬至乃起于建戌之月张文饶已举天元玉册证之矣乃复以升卦居冬至未再思也生生同是天地之大徳天生时而地生财乾元以一气资始坤元以大朴资生故开物为地之元夫物者不特草木飞走之数凡盈于天地间有象者皆物也人配三才亦天地中之物也昔者二气混合今阳升阴降髙厚斯辟矣昔者溟涬无际今品物流形妙合而凝矣位于天地之中者蒙茸始现故曰开物不曰生物而曰开物者是天地故有之物蓄于阴阳亭毒之中一性先天地而此物已存道降而有象此非自外来也时当三防老氏所谓三生万物者也【开物起十六乃卯寅中七之初气也】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卯【四】
经星之申【九十损至】
经星之癸【一百二十渐坎】
此一元中之第四防也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辰【五】
经星之甲【一百二十坎蹇至】
经星之癸【一百五十比】
此一元中之第五防也
经日之甲【一】
经月之已【六】
经星之甲【一百五十一比巽】
经星之壬【一百七十明夷】
此一元中第六防未尽二运之初也防经运之篇于经月之寅不书元其下星之壬巳前不书辰何也元为天数防为地数故书防不必书元也星之壬一百七十九下不书辰者五帝之世无纪籍可攷难于书世故吾夫子序书自唐尧以下而已上古三皇五帝之始存于朴略故康节先生亦不书至星之癸而书甲子者为帝尧甲辰即位张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