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503 页/共 3614 页
去滓。不拘时热服。
治气逆咳不止。
(出圣惠方)伏龙肝(一两)丁香(半两)上为细散。每服一钱。煎桃仁醋汤调下。不拘时。
治寒气攻胃咳。
(出圣惠方)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为粗散。每服三钱。
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热服。
又方
(出圣惠方)用木瓜汁、生姜汁、等分和匀。温服一合。各二钱。调热水冲服。
又方
(出圣惠方)用薄荷汁一合。生蜜一钱。和调服之。
桂苓五味甘草汤
(出千金方)
治咳逆气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
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腹难时复冒
者。
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炙三两)五味子(半升)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温服。
苓甘五味姜辛汤
(出千金方)
治咳逆胸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
茯苓〔四两(钱)〕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茯苓甘草五味子。去桂。
加
法
导引法
(出养生法)先以鼻纳气。乃闭口咳。还复以鼻纳气。咳则愈。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无息。极胀腹两足再息。顷间吸腹。仰两足背拳。欲自微息。空腹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
卷一百六十 咳嗽门
咳逆上气(附论)
夫五脏皆禀气于肺。肺感微寒。则成咳嗽也。寒搏于气。气聚还肺。而肺胀为咳。邪有动息。邪动则气奔逆上气。烦闷欲绝。上则五脏伤。滞气动于胃。则胃气逆而呕吐也。此是肺咳。连滞气动于胃。而呕吐者也。又有季夏脾旺之时。而脾气虚不能旺。有寒气伤之而咳嗽者。谓之脾咳。其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膊背。甚则不可动。动则咳发。脾与胃合。脾咳不已。则胃受之。其状咳嗽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是也。凡诸咳嗽。甚则呕吐。各随证候。
知其腑脏也。
方
鲤鱼汤疗咳逆上气。喉中不利。
生鲤鱼(一枚重十三斤)熟艾(二升)白蜜(一斤)紫菀牡蛎(各四两熬)款冬花(一升)(八两)菖蒲(二羊肉饧
知母汤治咳逆。痰喘气促。
紫苏(连茎叶)知母(焙)贝母(去心)款冬花五味子人参桑根白皮(锉各一两)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甘草(炙锉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
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麻黄汤疗猝咳逆。上气肩息。昼夜不止欲绝。
麻黄(去节)细辛〔各二(四)两(分)〕甘草〔半两(一钱)炙〕桃仁(二十枚去皮尖双仁者研)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秘方。忌海藻菘菜生菜。
治积年咳嗽。上气多痰。喘促脓血。睡卧难禁。
(出儒门事亲)用萝卜子一合研。煎汤。食前服。或炒炼蜜作剂。为丸服之。
殊效汤定咳逆上气。
干柿(细切焙令焦黑)干薄荷叶陈橘皮(去白焙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
煎
杏仁煎疗气咳逆上气。
杏仁(一升去皮尖双仁者)石斛干姜(各四两)桂心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五两)五味子款冬花紫菀(各三两)上下筛。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取八升。去滓。纳药末。
胶饴半斤。蜜一升。调令相得。未食服如枣大一枚。日三。忌生葱海藻菘菜。
救急疗肺气积聚。心胁下满急。发即咳逆上气。
麻黄〔三两(八分)去节〕杏仁(去皮尖双仁)柴胡生姜半夏(洗十次)葶苈子〔熬研如脂汤成各四两(二钱)〕干枣(十二枚擘碎)槟榔(十枚并子研碎)上切。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八合。去滓。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八九里久。七日忌食生冷猪鱼羊肉。此一方服一剂讫。将息满七日。则服后方。忌羊肉饧等物。
又方
茯苓干紫苏(茎叶)橘皮麻黄〔各三(一)两(钱)〕柴胡杏仁(去皮尖双仁者)生姜〔各四(二)两(钱)〕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八九里久。禁酢物蒜。热面猪肉。五日服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