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504 页/共 3614 页
治大人小儿咳逆上气。
(出肘后方)用杏仁三斤。去皮尖。炒令黄。杵如膏。蜜一升。分为三分。纳杏仁。杵令得所。更纳一分。杵如膏。又纳一分杵熟止。先食含之咽津。
疗上气咳嗽。呕逆不下食。气上方。
橘皮紫菀〔各三两(钱)〕人参茯苓柴胡杏仁〔去皮尖双仁者各二两(钱)〕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患冷加生姜二两(钱)热加麦门冬三两去心。不能食加白术二两(钱)浓朴二两(一钱)炙忌醋物桃李雀肉等物。
一合汤疗咳逆上气。支满息欲绝。气结于胸中。心烦躁不安者。
芫花(三分熬)桂心干姜(各五分)甘草(炙)细辛(各四分)荛花(二分)上切。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先食服一合。日三夜一。又云合汤亦得。分六七服。一日尽。便愈。
一方有菖蒲四分。无荛花。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等物。
硝石丸疗上气咳逆。口干手足寒。心烦满。积聚不和。呕逆若坠。瘀血上气。胸
膈胀满。少气肠鸣。饱食伤中里急。妇人乳饮滞下。有邪湿。阴不足。大小便不利。肢
节皆痛。
硝石(一升)干姜前胡大黄(各五钱)杏仁(三两去皮尖熬)上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饮服日再。五日后。心腹诸疾随大小便去。月经绝则通。下长虫数十。
如
蜀椒散疗咳逆上气。腹中有坚痞。往来寒热。令人羸瘦。不能饮食。或时下痢。
腹中如绞。在脐上下关。疝气上阳使然。为病有气逆。
蜀椒(五合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桂心甘草(炙各二两)通草半夏(洗各三两)上为散。饮服三分匕。日三夜一为常。药不烦毒。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
紫苏子粥治上气咳逆。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
上将苏子研汁。煮粥良。常服令人肥白身香。和高良姜橘皮等分。蜜和丸。空心下十丸。
下一切宿冷气。及脚湿风。
皂荚丸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卧。
上用皂荚八两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必效。一方以酥炙皂荚。
治咳逆上气。
以当归饮饮之。
卷一百六十 咳嗽门
咳逆短气(附论)
夫气之在人。得温则舒。遇寒则涩。肺主气者也。若为寒邪所伤。则涩而不通。故气逆上行。发为咳嗽。肺乃虚弱。呼吸之间。不能报息。故谓之咳逆短气。
方
人参丸治年深喘嗽。春秋发动。痞满短气。痰涕如胶。睡卧不宁。
人参(一两)蛤蚧(一对全者净洗酥炙)百部(切)紫菀(去苗土一两)大黄(锉炒半两)葶苈(隔纸炒一两)款冬花百合贝母(去心)知母(焙)白前(各半两)半夏(汤洗十次焙)桑根白皮(炙黄锉)五味子〔炒各三两(钱)〕山芋(三分)上为末。
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糯米饮下。橘皮汤亦可。
阿胶散治肺脏虚。胸中短气。咳嗽声微。四肢无力。
阿胶(炒令燥)山芋甘草(炙锉)麦门冬(去心焙)五味子(炒)人参(各一两)干姜(半两炮)白术(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桂(去粗皮各三两)上为散。
每服二钱。用粥饮调下。不拘时服。
前胡汤治逆气咳嗽。胸中寒热。短气不足。
前胡(去芦头)陈橘皮(去白炒)桂(去粗皮)甘草(炙锉)人参紫菀(去苗土)五味子(炒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生姜二片。大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日
润肺汤治咳逆短气。
人参生姜(切与半夏同炒各一两)甘草(三两炙锉)竹叶(二两切)陈橘皮(去白焙二两)半夏(汤浸七次炒切同生姜炒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
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又方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亦治霍乱。忌羊肉、菘菜。
玉液饮治咳逆。短气喘息。气不相续。
甘草(炙锉)杏仁(去皮尖双仁研)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炒)人参(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用水二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羌活煮散止咳逆短气。
羌活(去芦头)附子(炮裂去皮脐)香子(微炒各半两)木香干姜(炮各一钱)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盐一捻。同煎一二十沸。乘热服。一服止。
款肺汤治咳逆短气。
人参半夏(汤洗七次去滑炒干各半两)陈橘皮(去白焙二两)甘草(炙锉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紫苏汤治咳逆短气。
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