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512 页/共 3614 页

甜葶苈(一两铫子内纸衬慢火炒)马兜铃(大者二枚微炒)桂(去粗皮二分)上为细散。食后临卧。温水调下一字。或半字。一方煎服。时时呷。令药气常在咽喉中。妙。   卷一百六十一 喘嗽门   咳嗽呕吐(附论)   夫咳嗽呕吐者。肺与胃俱受寒邪也。盖肺喜温而气宣。胃得温而物化。二者脏腑不同。   要之畏寒之性一也。肺感微寒。既为咳嗽。寒流于胃。又成呕吐。内经曰。胃咳之状。咳而呕。又曰。聚于胃。关于肺。是也。夫五脏皆禀气于肺。肺感于寒。则成咳嗽也。寒搏于气。   气聚还肺。而邪有动息。邪动则气奔逆上。气上则五脏伤动。动于胃气者。则胃气逆而呕吐也。是肺气嗽连滞气。动于胃而呕吐也。又有夏季肺旺之时。而脾气虚不能旺。有寒气伤之而咳嗽。谓之脾嗽。其状嗽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背膊。甚则不可动。动则嗽发。脾与胃合。   脾嗽不已。则胃受之。其状咳嗽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是也。凡诸咳嗽。甚则呕吐。各随证。   明其脏腑以疗之也。   方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咳嗽。气急不下。饮食则呕吐。心胸满闷。   前胡(半两去芦)桔梗(半两去芦)桑白皮(半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款冬花(半两)大腹皮(半两锉)半夏(汤浸半两去滑)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色半两)甘草(一分炙赤锉)枳实(三分麸炒去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半夏丸   (出圣惠方)   治咳嗽。痰滞呕吐。不下饮食。   半夏(三分汤洗七次去滑)诃黎勒皮(一两)桂心(半两)款冬花(三分)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紫菀(一两去苗土)人参(三分去芦头)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上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   胡椒丸治咳嗽。上气胸满。呕吐涎沫。   胡椒荜茇(各三两)白术桂(去粗皮)高良姜款冬花紫菀(去苗土)甘草(炙锉各一两)人参(一两)干姜(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米汤下。不拘时。   白术汤治咳嗽。呕吐涎沫。心胸不快。饮食不下。   白术人参桔梗(锉炒)诃黎(煨取皮)桂(去粗皮各三钱)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夏(汤浸七次生姜汁制)甘草(炙锉)五味子(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半。生姜半分切。煎取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日二。   浓朴汤   (出圣惠方)   治咳嗽呕吐。寒热。不下饮食。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夏(汤洗七次生姜制各二两)白术(三分)紫菀(去苗土)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人参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一两)甘草(炙锉)贝母(去心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半分。枣一枚。拍碎。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胶饴煎治咳嗽呕吐。   胶饴(五钱)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二升)干姜(炮一两)人参(一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一升研成膏)附子(五枚去皮脐炮裂)桂(去粗皮一两半)天门冬(去心二两半)上   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咳嗽痰壅。呕吐不食。心胸妨闷。   人参(一两去芦头)赤茯苓(一两)半夏(半两汤浸去滑)甘草(半两炙赤锉)旋复花(三分)枳壳(三分麸炒黄去瓤)前胡(一两去芦头)杏(三分汤浸炒去皮尖)上为散。每服   白术散   (出圣惠方)   治咳嗽。痰壅呕吐。心中不利。气逆食少。   白术(一两)诃黎勒皮(一两)半夏(半两汤洗七次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桔梗(三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前胡(一两去芦头)陈橘皮(三分汤浸白瓤去焙)上为散。每服   紫苏子散   (出圣惠方)   治咳嗽。心胸气逆。呕吐不下食。   紫苏子(一两)杏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五味子(一两)诃黎勒皮(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木香(半两)上为散。   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诃黎勒皮散   (出圣惠方)   治咳嗽呕吐。不下饮食。心膈气滞。四肢不和。宜   服。   诃黎勒皮(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白术(一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二枚。   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咳嗽。忽气不顺。呕吐不下饮食。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