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661 页/共 3614 页

(以上十方并系徐氏家传渴浊方)人参(一两)粉草(二两用猪胆一枚取汁浸炙尽为度)上为末。入脑子半钱。炼蜜丸如   止渴润肺。   (出本草)荏子上用生食之。   治肺渴。   (出本草)玉上以含之。咽津以解之。天宝遗事云。唐贵妃尝用此方。   治消渴   (出本草)好井水。及土石间新出泉水。上以饮之。   菟丝子丸   (出郑氏家传渴浊方)菟丝子(一两净酒浸一宿)五味子白茯苓肉苁蓉(酒浸一宿)舶茴香(炒)鹿茸(酥炙   补骨脂丸   (出郑氏家传渴浊方)补骨脂舶茴香(炒)丁公藤(酒浸各一两)鹿茸(酥炙五钱)茯苓香附子(各一两)上   玉真丹   黄柏(三两去粗皮)滑石(六两净末)知母(一两)上为细末。滴水。空心下。   治渴遇远行山无水处用之。   苦栝蒌上用水化和为丸。朝预服二十丸。永无渴。   止渴   菰首上用煮食之。   疗消渴   苎上以渍汁食之。   止渴润肺。通气脉。填骨髓。   芭蕉子上以蒸熟。曝之令口开。春取仁食之。   治消渴   椰子上以浆饮之。   治消渴   头上捣碎。以炭汁煮成饼。五味调和为茹食之。   疗渴疾   罗果上以食之。亦可以叶作汤服之。   治渴及吐。   橘囊上筋膜上以煎汤。饮甚验。   止渴下气。令心宽。   木通实上以食之。   治胸膈诸热。明目止渴。   甘露蜜上以食之。   润五脏。止消渴。开胃。   蛤蜊上以煮食之。   治消渴   胡豆子上煮食之。勿用盐。   止渴   盐麸子(叶如椿秋熟为穗粒如小豆上有霜似盐)上食之。酸咸能止渴。一方用盐麸子。   干捣   理正气。止烦渴。和中补脾。利大肠。解酒毒。   甘蔗(削去皮)上食后吃之。   治止渴。   紫色苎上煮汁饮之。   治消渴。   鹿头上作胶。服之弥善。   治渴镇心   君迁子上以食之。久服轻身。亦得悦人颜色。   治烦渴热闷。下痰通小肠淋。止头痛。   皋芦叶上用作饮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