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662 页/共 3614 页

治消渴。   薏苡仁上煮汁饮之。   治消渴下气。令人能食。利五脏。调中。   海月上取以生姜酱食之。消肠中宿物。食易饥。止小便。   治消渴。   李根上煮汁饮之。   止渴   粳米上煮汁饮之。   治消渴重者。   市门众人溺坑中水上取一小盏服之。勿令病患知之。三度即瘥。   治消渴。   蚬肉上浸取汁服之。   治消渴。   绿豆上研汁煮饮服之。   治消渴。   莸草上绞取汁服之。   治消渴。   沤麻上以汁饮之。   治渴润肺。去烦除痰。   都咸子及皮叶上用水煮。作饮服。   止渴润五脏。去湿痹热。及山行无水处用之。   含水藤上断之。得藤中水。清美可饮。   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   秋露水(在百草头者)上取饮之。   消渴   朱砂天花粉上等分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黑豆汤下。   止渴疗热。   马乳上以食之。   止渴理肺。   枇杷叶(去毛)上煮饮之。   治三消   风延莓上煮服之。   治三消   生鱼涎黄连(研末)上取生鱼涎溲黄连末作丸。饭后乌梅煎饮。下五七丸。渴顿   又方   用小豆花于豉中煮五味调和。作羹食之。   又方   菘菜上作齑菹食之。   治一切消渴。   好宣连(去芦头须)上不拘两数研。以冬瓜自然汁。浸一宿。漉出曝干。再浸曝。凡十次。   卷一百七十八 消渴门   消中   (附论)夫消中病者。由渴少而饮食多也。一名内消。此由脾脏积热。故使消谷也。亦有服五石之药。热结于肾内。石性归肾。肾得石则实。实则生热。热则消水。故小便少也。又脏腑虚冷。   气虚   方   肉苁蓉丸   (出圣济总录)   治消中虚极。小便无度。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二两)泽泻熟地(焙)五味子巴戟天(去心)地骨皮人参栝骨磁石(每服三   牡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