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675 页/共 3614 页

地黄煎丸   (圣济总录)   治消渴。口干燥。   生地黄(取汁二升半)生栝蒌根(取汁三升半)羊脂(碎切半升)白蜜(一斤)黄连(一斤倾出。将   麦门冬丸   (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口干燥。   栝蒌汤   (一名枸杞汤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口舌干焦。精神恍惚。   加减肾气丸   (出济生方)   治肾水不足。心火上炎。口舌干燥。多渴引饮。肢   体消瘦。   山茱萸(取肉)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去木)熟地黄(酒蒸)五味子泽泻鹿角(镑)如梧桐子大。每服   参苓饮子   (出卫生宝鉴)   治口干燥。生津液。思饮食。   黄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麦门冬(各三两去心)白茯苓(一分)甘草(半两)人参枣二枚。乌梅一   萝卜煎   (出圣惠方)   治消渴发动。饮水无限。口干渴。   萝卜上烂捣绞汁二升。任性渴即饮之。一方。入粳米粥作吃。甚效。   又方   (海上名方)北五味子上浓煎汤饮之。   又方   (海上名方)菟丝子上煎汁任意服之。渴止为度。   治消渴口干。   (本草方)粟米上炊饮食之。良。   治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口干便数。(本草方)田中螺(五升)上以水一斗浸经宿。渴即饮之。每日一度易水。换生螺为妙。   除烦闷口干渴。止怒令人喜。   (本草方)莲藕上生研服之。   治消渴口干。   (本草方)小麦上炊作饭。及煮粥食之。   卷一百七十九 消渴门   虚热渴   (附论)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也。若五脏内虚而生热者。热气在内。则津液竭少。故为渴也。   夫渴者喜水。其人必烦。目眩背寒而呕。皆因内虚故也。诊其心脉滑甚者。为喜渴也。人因劳伤腑脏。或大病后未复。气血不足。阴虚内热。热则津燥液少。故渴而引饮。饮不能多。多则腹满不消。气虚不胜于水故也。   方   肾沥汤   (出圣济总录)   治脏气不足。内燥发渴。   生干地黄(洗锉焙)泽泻远志(去心)桂心(去粗皮)当归(切焙)龙骨甘草(炙锉)五味子赤茯苓(去皮)芎人参黄芩(去黑心)麦门冬(去心焙各二两)上粗捣筛。每用羊肾一只。去筋膜切开。先用水一盏半。煮羊肾至一盏。去肾入药末三钱。再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黄汤   (出圣济总录)   治气虚燥渴引饮。   黄(细锉)栝蒌根(锉)麦门冬(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人参甘草(炙锉末)黄连(去须)知母(锉焙)生地黄(焙)菟丝子(酒浸一宿焙干)肉苁蓉(酒浸一宿去粗皮锉焙)石膏(赤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木香汤   (出圣惠方)   治虚热渴饮水不已。心腹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