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679 页/共 3614 页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茯神汤   (出圣济总录)   治胃渴引饮。泄热。   茯神(去木二两)栝蒌根麦门冬(去心各五两)知母(锉)葳蕤(各四两)上粗捣筛。先以水三盏。入淘小麦一匙。淡竹叶五十片洗净切。同煮至一盏半。去滓下药末四钱。   枣三枚擘破。加生地黄半分。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   甘草汤   (出圣济总录)   治胃热干渴。   甘草(炙锉)栝蒌根(各二两)麦门冬(去心焙二分)半夏(汤洗去滑七次曝干麸炒二两半)上粗捣筛。水二盏。淘小麦半合。煎至盏半。去麦下药末五钱。大枣三枚擘破。生地黄半钱。生姜一枣大拍破。再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再服。   栝蒌根汤   (出圣济总录)   治胃中干渴。   栝蒌根(三两)知母(焙二两)甘草(炙锉)人参(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   洗心饮子   (出广南四时摄生论)甘草芍药山栀杏仁(去尖研入)上等分为散。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八分。   饭后温服。   冷汤   (出广南四时摄生论)甘草(二分炮)大枣(五个)竹叶(十四片)熟附子(末少许)人参(少许)上微锉碎。用水煮放冷。时时服之。   治胃中热消渴。利小便。   (出本草)陈粟米上炊饮食之。   卷一百七十九 消渴门   暴渴   (附论)夫暴渴。缘热甚腠理开。汗大泄而津液少。故暴渴而引饮。小便利者。不能为害。若三焦不和。心肺壅热。胃中干燥。渴而小便不利者。须防变饮证。不可不察。喜渴者、由心热也。心主汗。汗出多。则肾中虚燥。故令渴也。凡夏月渴而汗出多。则小便少。冬月不汗。   故小便多。此皆是平人之候。故渴名曰暴渴也。   方   芦根散   (出圣惠方)   治暴渴饮水多。或干呕。   芦根(一两半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百合(三分)麦门冬(一两去心)桑根白皮(三分锉)黄(三分锉)赤茯苓(三分)黄芩(三分)葛根(三分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   地骨皮汤   (出圣惠方)   治脾虚热暴渴不已。   地骨皮栝蒌根黄连(去须)麦门冬(去心焙)黄芩(去黑心各一两)茯神(去木)远志(七分。   去滓温服。不拘时。   芦根汤   (出圣惠方)   治暴渴烦热。   芦根(锉)麦门冬(去心焙)栝蒌根地骨皮(各一两)黄芩(去黑心三分)白茅根(锉)石膏(碎各二两)人参(三分)甘草(炙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一枣   桑根白皮汤   (出圣济总录)   治暴渴饮水不止。头面浮虚。   桑根皮(锉)麦门冬(去心焙)石膏(碎各二两)赤茯苓(去黑皮)黄芩(去黑心)栝蒌根(各一两半)栀子仁(半两)土瓜根(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滓温服。不拘时。   栝蒌根散   (出圣惠方)   治暴渴心神烦闷。体热食少。   栝蒌根(一两)芦根(一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知母(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地骨皮(一两)黄芩(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   入生姜半分。小麦半合。淡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茯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