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827 页/共 3614 页

牛榔丸专治水气肿满。   槟榔枳壳黑牵牛白牵牛(各半两炒)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大腹皮汤   木防己汤疗一切水气。四肢肿。摄摄动者。   木防己(三两)甘草(二两炙)桂心(二两)茯苓(六两去皮)黄(三两)生姜(三两)相去二十里   消肿散专治水气肿。喘呼不得睡。烦热躁闷。渴燥。大小便不利。   大黄(蜜蒸)山栀(炒)甘草(炙)干葛陈橘皮麻黄(去节)马牙硝川芎(各等分)   牵牛散专治水气肢体浮肿。腹肋妨闷。大小便涩。上气喘促。   牵牛子(四两炒)白术(半两)木香桑根白皮(半两锉)木通(半两锉)肉桂(半两去皮)姜茶粥。   治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   以薤可作羹食之。   治水气。已服药。未平除。   用麝香如大豆三枚。细研。奶汁调。分四五次服。   治水气。鼓胀浮肿。   用狗肉一斤。细切。和米煮粥。空心吃。作羹吃亦佳。   鳖甲饮专治水气。心下痞紧。喘息气急。大肠秘涩。   鳖甲(去裙醋炙)诃黎勒皮(煨)郁李仁(研)赤茯苓(去皮各一两半)桑白皮(锉炒煎至一   槟榔丸饮专治水气。四肢不和。面目浮肿。小便涩气急促。   槟榔(锉五枚)桑白皮(锉炙)防己陈橘皮(汤浸去白炒)郁李仁(研各一两半)吴茱萸去滓。   槟榔饮专治水气。四肢不和。面目浮肿。小便涩。气急促。一方有大腹皮。无槟   榔。名大   沉香除气丸治水气。病愈后。服此药。   当归青皮甘草木香沉香白豆蔻槟榔(各等分)上件药。为末水打面糊为丸。如   葶苈丸专治水气肿满。气急。大小便难。   甜葶苈(一两半隔纸炒紫色细研如膏)甘遂(一两煨令微黄)牵牛子(一两微炒)川大黄(捣二三   桑白皮饮专治水气。面目浮肿。腹满短气。小便不利。   桑白皮(锉炒)赤芍药郁李仁(研)百合(各一两半)木通(锉三两)大腹(五枚)上粗   消肿丸专治水气肿。腹胀。头面四肢阴囊皆肿。喘急咳嗽。睡不安。小便赤涩。   淡豆豉(二两好者)巴豆(一两水半斤煮令干去心并出油)京三棱(煨)大戟(新者)杏仁绿豆大。   送下   牵牛子散专治水气肿满。喘急。小便涩。   牵牛子(三两炒)桂心(半两)羌活(半两)当归(半两炒)陈橘皮(半两浸去白瓤焙炒)   葶苈茯苓丸专治水气腹胀硬。   葶苈子(七两熬)茯苓(三两)吴茱萸(三两)椒目(三两沉水者)甘遂(五两绝上者)上食   大戟散治水气。   大戟大黄木香商陆(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二钱。空心温酒调下。白汤亦可。   商陆丸专治水气浮肿。   商陆牵牛赤小豆萝卜子(各等分)上为末。糯粥和为丸如梧桐子大。约量丸数。   仍用   海蛤丸专治水气。头面俱肿。四肢无力。小便涩。   海蛤(研一两半)硝石(研二两)葶苈(一两半微炒)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研一两)   轻粉丸   (出圣济总录)   治水气。   水银粉(四分)滑石(二钱)寒水石(三钱)海金砂(一钱)上细研匀。用白面调湿搜和为生姜恐药力太过。须慎。不可服。若服第一服。牙齿便动。水不行则不可治。不须与药。若得第三日小便行乃妙。服药腹中作声者。脾疼时牙齿动也。既动即用封滞牙方。   封滞牙方   (出圣惠方)青黛枣肉(等分)上和研如泥。封牙龈。更以荆芥汤漱三五度。若逐动小腹中水。   往往小自减   荜茇汤   (出圣惠方)   服前药后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