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825 页/共 3614 页
面糊丸如绿
卷一百九十二 水病门
皮水(附论)
夫肺主于皮毛。肾主于水。肺气虚则水妄行流溢于皮肤。故令身体面目悉肿。按之没指而无
桑根皮散专治皮水。头面四肢浮肿。心跳呼吸不利。喘促烦闷。大小便涩。
桑根白皮(一两锉炒)杏仁(一两去皮尖双仁炒)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甘遂(一两煨令微黄)泽泻(一两)赤茯苓(二两)黄芩(半两)赤小豆(一升水五升煮取二升)上为散。每服三钱。以小豆汁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五更初温服。如人行十里当利。如未利即再服
汉防己散专治皮水。肿如裹水在皮肤中。四肢习习然动。
汉防己(一两)黄(一两锉)桂心(一两)赤茯苓(二两)甘草(半两炙锉)桑白皮(一
木香丸专治皮水。身体面目悉浮肿。
木香(一分)乳香(一分)朱砂(半钱研)甘遂(半钱炒微黄)槟榔(二枚一生一炮熟)苦葫芦子(一分炒)上为末。以烂饭和作四十丸。丸用面裹。于铫子内。以水煮熟。令患人和汁吞之。以尽为度。从早晨服药至午时。其水便下。不计行数。水尽自止。
加味越婢汤专治皮水。
木防己汤疗皮水。如肿气在皮肤中。四肢集动。
木防己(三两)黄(三两)桂心(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炙)上切。以水六升。
五皮散专治皮水。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不喘不渴。脉亦浮。心
腹膨胀。
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皮上咀。每服四钱。以水二盏。煎至七分。
去滓热服。日二三服。更磨木香水同煎尤好。如大便不通者。加乌臼木根皮等分同煎。极效。
五皮散。局方用五加皮地骨皮。此方乃出中藏经者。用陈皮桑白皮。乃有功于脾肺。所以多效。或加附子皮。其说亦有理。大小便不通。又加乌臼木根皮等分。更加萝卜根尤妙。小便不顺。加猪苓皮。一方加白术。磨沉香水和入。此药活人颇多。昔于江市。见一婆子。患肿疾。服此药。和县宝女。患此疾。但脉沉细。此方加附子皮及复元丹有效。又有一人。腹肿小腑不快。兼素有白浊便多之患。水不流通而肿。取前药加猪苓皮亦效。不可轻忽。三因方加从
又方
取服牛溺商陆羊肉及香附煎等。在肿满条中。其千水丸诸大方在别卷。若止皮肤小腹内入
卷一百九十二 水病门
水症(附论)
夫水症者。由经络痞涩。水气停聚。在于腹内。大小肠不利所致也。其病腹内有结块坚强在两胁间。膨胀痞满。遍身肿。所以谓之水症。水症者。由经络痞涩。水气停聚。在于心下。
但欲
水症丸疗水肿大腹。
矾石(熬)踯躅花细辛半夏(洗七次)藜芦丹参承露(各十分承露是落葵也)巴豆毒(十分)取下者。服五
海藻丸
(出圣惠方)
深师疗水症。胸腹内牢强。通身肿。不能食。
海藻(一两洗)水银(一两)椒目(一两)芒硝葶苈(一两熬)大黄(一两)甘遂(一两两)干姜(一两)二十丸。日
白矾丸
(出圣惠方)
治水症。腹大肿硬。小肠不通。
白矾(半两烧令汤浸)踯躅花(半两酒炒晒干)细辛(半两)藜芦(半两去芦头)半夏(半纸裹去油)雄乌头(半两炮去皮脐)野狼毒大。空心
木香丸
(出圣惠方)
治水症。腹内坚胀。喘促。大小便涩。
木香(三分)甘遂(半两生用)青橘皮(汤浸半两去白焙)腻粉(一分)萝卜子(半两)水研纸裹净
鳖甲散
(出圣惠方)
治水症。心下痞坚。上气喘急。眠卧不安。大肠秘涩。
鳖甲(一两半涂酥炙令黄去裙)桑根白皮(二两锉)诃黎勒皮赤茯苓大腹皮(各一锉炒)上
治水症
(出本草)用蓖麻子水研二十粒。服之吐恶沫。加至三十粒。三日一服。瘥则止。
卷一百九十二 水病门
水气(附论)
夫肾主水。肾虚则水妄行。肺主气。肺虚则肺气不能清肃下行。水之与气。留滞皮肤。
令身
桑皮饮
(出直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