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828 页/共 3614 页

荜茇荜澄茄红豆蔻(去皮)莲花甘草(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   生姜一   楮实子丸   (出医方大成)   治水气鼓胀。洁净府。   楮实子(一斗五升煮成膏)白丁香(一两半)茯苓(二两)上为末。用楮实子膏为丸。   梧桐   蒲黄酒专治通身肿。是风虚水气病者。亦疗暴肿。   蒲黄(一升)大豆(一升)小豆(一升)上以清酒一斗。煮取三升。去滓豆。分三服。   枣仁散   (出三因方)   治水气浮肿。无问久新老小悉可服。   枣仁桂心赤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禁盐必效。   治一切水气胀肿。   大戟(一两)木香(五钱)上加黑牵牛净末半两。病深者加。浅者不加。为末。每服钱半重酱豆   羌活散专治水气。   瓜桂散   (出百一选方)   治水气。   用着中冬瓜一枚。去瓤。以肉桂十两锉入于冬瓜中。盖口湿纸裹数重。撅地坑。簇以炭火然汁   治水气。   (出百一选方)用宣州木瓜一个。竹刀切下盖子。去子并瓤。入吴茱萸在内。却将盖子用竹签签定。蒸熟焙   治水气方。   (出肘后方)用商陆根。白者。去皮切如小豆大许。一盏。以水三大盏。煮取一升。煮烂为度。用粟米一一   续随子治水气方。   用续随子一两。去壳研。以纸裹。用物压出油。重研末。分作七服。每治一人。每日只可一吃益   治水气。皮肤痒。   用枳壳一两。杵末。水煎。时时呷之。   又方   主治水气   用赤茯苓二两。米醋煮烂。细研为膏。丸如梧桐子大。椒汤下七丸。空心服。   小半夏茯苓汤专治诸水气。   半夏(制五两)茯苓(三两)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二盏半煎一盏。称生姜二钱半。   研取汁   治一切水气。四肢浮肿。并宜吃此方。大凡治水。只可徐徐轻取。不要暴使过峻之   药。以残   方能治五脏水   凡患水气。盐醋酱羌活牵牛(醋炙)甘遂(炒微)葶苈子(别作一处研细为末各一两)上细研。   杵罗为末。   添丸不更服   治脾受水气。子母相生。传之肺。肺之受水。面目肿起。渐次遍身俱肿。小腹胀迸   。肉色黄麻黄(去根)干姜(各半两)黄橘皮(二两)椒目(二铢)吴茱萸(三铢)葶苈(一分)半豆一和作一服。滴熟水丸如梧桐子大。食后葱汤下。一服取水若已转。逐即吃后方药。停待一两日。更取水一度。如此药惟取水尽。更不取也。却也吃后方。用以补之。若只一服取得水尽。更不进取水药。气强者。牵牛可使三钱。   干姜桔梗甘草川芎(各一分)黄橘皮(半两)吴茱萸(三铢)上细杵罗为末。每服二   治肾受水气。相传于肝。肝受水气。两肋迸胀。小腹膨满。遍身肿起。面色黑兼带   黄色。此黄橘皮(半两)白芷川芎细辛(各一分)吴茱萸半夏(各三钱)牵牛(三两)上先杵末。   为   治肝受水气。吃药疏转后。宜吃此方以补之。此药对硫黄丸服。   川芎当归白芷吴茱萸通草(各一分)椒目(二两)上细杵罗为末。每服二钱。   水一   治肝脏受水气。子母相感。相传于心。心受水气。便从心前肿起。脐腹迸胀。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