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234 页/共 3614 页
饮食不滋。庶熟地黄(四两)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麋角(镑一斤重酒浸一宿)上用大麦米二升。以添陈酒食前服治筋痿。两手握固无力。两腿行动无力。急饥食少。此名筋痿。其病症候。多口舌生疮。
忽不荆芥穗蔓荆子连翘防风羌活独活(研)木香牡丹皮山栀秦艽(去沙土)麻滓吃。
金刚丸
(出保命集方)
能治肾损骨痿。不能起于床。宜益精。
萆杜仲(炒去丝)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等分)上为细末。酒煮猪腰子为丸。
每服
牛膝丸
(出保命集方)
能治肾肝损。骨痿不能起于床。筋缓不能收持。宜益
精
缓中。
牛膝(酒浸)萆杜仲(炒去丝)苁蓉(酒浸)防风菟丝子(酒浸)白蒺藜(各等分)十丸。
煨肾丸
(出保命集方)
治肾肝损。及脾损谷不化。宜益精缓中消谷。
牛膝萆杜仲苁蓉菟丝子防风白蒺藜葫芦巴破故纸(等分)桂(半两)上
治茎痿
(出本草)以笔头灰酒服之良。
卷二百二十七 虚劳门
虚劳(附论)
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
五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尿有余沥。茎内痛。
阴湿囊生疮。小腹急满也。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五曰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六曰精极。令人少气。嗡嗡然内虚。五脏气不足。
发毛落。悲伤喜忘。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里急。四曰。精漏遗。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液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举。又一曰。大饱。伤脾。脾伤喜噫。欲卧面黄。二曰。大怒。气逆伤肝。肝伤少血目暗。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
伤心。心伤若惊。乍喜乍怒。六曰。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发落。肌肤枯槁。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恍惚不乐。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劳。男子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即卫气不足。浮即营气竭。脉直上者逆虚也。脉涩无阳。是肾气少。寸关涩无血。气逆冷是大虚。脉浮微缓皆为虚。缓而大者劳也。脉微濡相搏。为五劳。微弱相搏。虚损为七伤。
诗曰。脉来浮大或弦数。此脉为劳须早觉。浮大沉缓尚堪医。血气未耗人未弱。双弦肝木已侵脾。加数则殆休进药。虚劳大率生寒热。营卫不和津液竭。火炎于上痰嗽生。汗出上气时咯血。水流于下毛发焦。梦漏遗精并滑泄。小便滑数赤白浊。脚弱无力困。虚劳变证有千般。大概病源如上说。法当先养胃调脾。镇安气海仍根据节。次当滋肾育心神。治病方知医经载五劳六极之证。非传尸骨蒸之比。多内不能生。施于过用。逆于阴阳。伤于营卫。
遂思成乎五极履不正热而调分门类以论病日役役劳之所精。肺肌肉。
治法大错认以间有热芍药。
而生。
芍药、肌肉胸膈病论此之黄勿之
方
五石黄丸
疗五劳七伤。诸虚补益。
黄紫石英(研)赤石脂石硫黄(研)石斛白石脂白矾(炼研各二两)桂心(四两)乌梅(炮去皮)炼钟乳(研)芎防风(各二两)茯苓(三两)干姜(四两)枣(一百枚)当归细辛(各三二两)芍药甘草(炙各三两)白术(二两)上日三。渐加至三十丸。忌海藻菘菜
长生聚宝丹
(出德生堂方)
治男子妇人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肾脏久寒。膀胱怯冷。心神恍惚。元气虚惫。
目昏耳聋。唇焦口燥。四肢倦怠。百节酸疼。面色黧黑。腰脚沉重。肌体羸瘦。行步
艰辛。小腹坚硬。下部湿痒。两胁胀满。手臂麻疼。不能动举。夜梦遗精。小便滑数
。白浊。神思不定。虚汗盗汗。阳事不举。及治诸种风气。手足不遂。痰涎壅塞。语言
不出。事多健忘。一切虚损。常服壮筋骨。补元阳。益真气。助脾。去风邪。浓肠胃
。安魂定魄。耳聪目明。进美饮食。百病不生。妇人诸病可除。子嗣可必。常以济人。
功效不能尽述。
半两钱(七文醋治炙)自然铜(二钱半醋七次)虎骨(一两半炙酥)龟板(一个酒浸炙大(另研)金钢芦巴(酒子何首乌(净)赤芍药(各一两)续断另熬)菟丝合香油(另与一两七钱半)温酒下
天门冬大煎
(出千金方)
治男子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伤中六极。一气极。则多寒痹腹痛。喘息惊恐。
头痛。二肺极。则寒痹腰痛。心下坚。有积聚。小便不利。手足不仁。三脉极。则颜
色枯青。逆噫善忘。恍惚失气。浑似悲泣之状。舌苦强。咽喉干。寒热恶风。不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