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236 页/共 3614 页
黑附子(一两)缩砂仁川芎青皮陈皮肉豆蔻肉桂益智红豆山茵陈柴胡辛蓬枝送。次吃好酒三两盏。频频吃此药多验。
经进地仙丹
(和剂方)
治男子五劳七伤。肾气虚惫。精神耗减。行步艰辛。饮食无味。眼昏耳焦。面色
黧黑。皮肤枯燥。女人血海虚冷。月经不调,脏寒少子。下部秽恶。又治诸痔疮。
肠风泻血。诸风诸气。及虚弱易感寒暑。并皆疗之。
人参黄(各一两半)附子(炮)苁蓉(酒浸焙各四两)白术(一两)川椒(去目皮合口南星(汤脊(去毛)赤小豆骨碎补(去毛)乌药羌活(各二两)木鳖子(三两)萆(二两)地龙(二两)陶隐居余年。
母病顿除老奴常偷凭。遂遂掘出地仙也
五补丸
(出千金方)
治肾虚气损。五劳七伤。腰脚酸疼。肢节苦痛。目暗流泪。心悸喜忘。恍惚不定
。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得味。心常不乐。多有恚怒。心腹胀满。四体痛痹。口吐
酸水。小腹冷气。尿有余沥。大便不利。悉主之。久服延年不老。四时勿绝。一年万
病皆除。
杜仲巴戟天(各六分)人参五加皮天雄牛膝防风远志薯蓣狗脊(各四分)子石南白加天雄、芎、枳实、橘白龙骨夏加地寒。
无所
十华散
(出和剂方)
治丈夫五劳七伤。浑身疼痛。四肢拘急。腰膝无力。脾胃气虚。不思饮食。霍乱
吐泻。四肢冷麻焦枯。中毒伤寒。及香港脚流注肿痛。行步不得。并虚劳等患。并皆治
之。
五加皮陈皮(去白)干姜(炒)甘草(各六两)桔梗肉桂(去粗皮)羌活黄苍术姜二
菟丝子丸
(医方大成)
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小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
。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
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遗沥
。并宜服之。久服填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色。轻身延年。
菟丝子(净洗酒浸)鹿茸(去毛酥炙)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二两)茱萸肉苁蓉浸)沉香叶萼各半两)空心服肉苁蓉
挫散
(出和剂方)
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感冷胃寒。气弱虚。多倦少力。常服壮筋骨。体轻健。进
食。
天仙藤青蒿子(炒)桑白皮(炒)香附子(炒)前胡荆芥穗柴胡桔梗麻黄(去根本黄半夏(为粗末姜汁炙)皮酒姜汁炒各五斤)上为粗末并二滓作煎服。
黄丸
(出圣惠方)
治男子五劳七伤。风虚羸瘦。腰疼肾冷。阴盛阳虚。身力衰残。夜梦遗泄。久服令
人五脏内实。肌肤外充。面色红光。返老为童。
黄(锉)人参(去芦头)石斛(去根锉)桂心肉苁蓉(酒浸一宿锉去粗皮炙干)鹿茸(过)熟薯两。
下三
生地黄丸
疗五劳七伤。六极八风。十二痹。消渴。心下积聚。使人身体润。服之多情性。
补益养精。
生地黄(一钱二分)石斛天门冬菟丝子(酒浸二宿焙干另捣)麦门冬(去心各一钱)茯姜玄参为末桃
石斛万病散
疗五劳七伤。大风缓急。湿痒不仁。甚则偏枯。筋脉拘挛。胸肋支满。引身强直。
或颈项腰背疼痛。四肢酸烦。阴痿临事不起。痒湿。卧便盗汗。心腹满急。小便茎中
疼痛。或时便血。咽干口燥。饮食不消。往来寒热。羸瘦短气。肌肉损减。或无子。
若生男女。才欲成人便死。此皆极劳伤血气。心神不足所致。药悉主之。令人康健多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