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235 页/共 3614 页
。不嗜食。目眩。喜怒妄言。四筋极。则拘挛。小腹坚胀。心痛。膝寒冷。四肢骨节皆
疼痛。五骨极。则肢节厥逆。黄胆消渴。痈疽妄发。病重浮肿。如水病状。六肉极。则
发疰。如被击不复言。甚者至死复生。众医所不能治。此皆六极七伤所致。非独房室
之为也。忧患积思。喜怒悲欢。复随风湿结气。咳时呕吐食变。大小便不利。时泄利
。重下溺血。上气吐下。乍寒乍热。卧不安席。小便赤黄。时时恶梦。与死人共饮食。
人家神室。魂飞魄散。筋极则伤肝。伤肝则腰背相引。难可俯仰。气极则伤肺。伤肺则
小便有血。目不明。伤髓则阴萎不起。往而不交。骨极则伤肾。伤肾则短气。不可久立
。阴疼恶寒。甚者卵缩。阴下生疮。湿痒手搔不欲停。汁出。此皆为肾病。甚者且多遭
风毒。四肢顽痹。手足浮肿。名曰脚弱。一名香港脚。医所不治。此悉主之。常服尤佳。
天门冬(切三斗半压取汁)生地黄(切三斗半压取汁)白蜜(三升)酥(用三升炼)枸杞根清)以药加茯苓桂心白术葳蕤五加皮菖蒲远志泽泻薯蓣柏子仁人参石斛牛麻椒(件捣筛。
内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大佳。小便涩。去柏子仁。加秦艽三两。干地黄六两。
阴痿失精。去葳蕤。加五味子二两。头风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风、各二两。小便利。阴气弱。去细辛、防风。加山药、萸肉、二两。腹中冷去防风。加干姜二两。无他疾。根据方修合。用此煎。九月下旬采药。立冬日合。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腊日合者。经夏至七月下旬止。若停留经夏不坏。当于舍内阴处。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药中。上加沙覆之。则经夏不损也。女人先患热者得服。患冷者勿服。
神化丸
(出千金方)
治五劳七伤。气不足。阴下湿痒。或生疮。小便数。有余沥。失精自出。小腹急
。绕脐痛。膝重不能久立。目视漠漠。见风泪出。胫酸精气衰微。卧不欲起。手足厥
冷。调中利食。
苁蓉牛膝薯蓣(各六分)续断山茱萸大黄(各五分)远志泽泻天雄柏子仁两)桂末。
石英煎
(出千金方)
治男子女人五劳七伤。消枯羸瘦。风湿虚痼冷。少气力。无颜色。不动作。口苦
咽燥。眠中不安。恶梦惊惧百病。
紫石英白石英(各一斤碎如米以醇酒调置铜器中微火煎取三升以竹器搅勿住手去滓澄清)干地黄(一斤)白蜜(三斤)酥桃仁(各三斤)石斛(五两)柏子仁远志茯苓山茱芎丸。
如梧
填骨丸
(出千金方)
治五劳七伤。五脏除万病。
石斛人参当归牡蒙石长生石苇白术远志苁蓉巴戟天紫菀茯苓干姜味子(各二两)蜀椒(三两)上为末。白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
肾沥散
(出千金方)
治虚劳百病。
羊肾(一个阴干)茯苓(一两半)五味子甘草干姜巴戟天细辛桂心石龙芮斛(五分)粉和搅。
更筛令
钟乳白泽丸
(出和济方)
治丈夫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真气不足。元藏不固。神志俱耗。筋力顿衰。头目
眩晕。耳内虚鸣。心闷急痛。气逆呕吐。痰嗽喘促。胸膈胀闷。脾泻下痢。遗精便浊。
厥冷自汗。脉微欲绝。妇人血海虚冷。崩漏不止。赤白带下。经候不调。脐腹时痛。
面无颜色。饮食不进。但是一切虚劳之疾。并宜服之。
白檀香(研末)滴乳香(另研香一两)阳起石(令通红研)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半)钟盏。
煎增
大薯蓣丸
疗男子五劳七伤。气喘急。内冷身重。骨节烦痛。腰背强。腹内痛。羸瘦不得饮食
。妇人绝孕疝瘕诸病。补虚益气服。
薯蓣(五分)大黄(六分)前胡(三分)茯苓人参(各三分)杏仁(三分炒去皮)当归(味子(四分四分)泽泻(八空腹。
以酒白。
烧肝散
(御药院方)
治五劳七伤。三十六种风。二十四冷。脐腹痛。四肢沉。困倦黄瘦。久患诸药不
能治病。皆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