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811 页/共 3614 页

(出千金方)   治肠痈。   牡丹皮(一两)芍药丹参生干地黄(切焙各二两)桔梗(锉炒)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甘草(炙)赤茯苓(去黑皮)败酱(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日晚温服。   甜瓜子散治肠痈肿痛妨闷。气欲绝。   甜瓜子(二两)桃仁(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牡丹皮(各一两)川大黄(一两半锉微炒)川朴硝(一两)薏苡仁(一两)败酱(一两)当归(半两)槟榔(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牡丹散   (出圣惠方)   治肠痈未成脓中。痛不可忍。   牡丹(二分)川大黄(二两锉微炒)木香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三分)川硝(一两)赤芍药(三分)败酱甜瓜子(各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以利下脓血为度。   伏梁丸   (出外科精要)   治环脐肿痛。胃疮疽。   浓朴(姜汁制)茯苓枳壳(麸炒去瓤)白术人参京三棱(炮)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汤下。   梅仁汤   (出圣济总录)   治肠痈里急隐痛。大便闭塞。   梅核仁(四十九个去皮尖)大黄(三两)牡丹皮(一两三分)冬瓜仁(四两)犀角(镑一两半)芒硝(二两半)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   以下脓血三两行为度。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肠痈小腹牢强。按之痛。小便不利。时有汗出。恶寒   脉迟。未成脓。   赤茯苓(一两)甜瓜子(二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川芒硝(半两)桃仁(一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牡丹(一两半)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之。   大黄汤   (出圣济总录)   治肠痈。小腹坚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其上色或   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未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大黄(锉炒)牡丹皮硝石(研)桃仁(浸去皮双仁麸炒)芥子(各半两)上粗捣筛。   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牡丹汤   (一名瓜子汤出千金方)   治肠痈。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自汗出恶寒。其脉迟紧者。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洪数者脓已成。不   可下。   大黄(蒸)桃仁(去皮尖各十两)牡丹皮(一钱一字)栝蒌子(三分一作瓜子)芒硝(二钱)上锉散。以水三盏。煎八分。去滓。入芒硝再煎沸。不拘时顿服。一方用冬瓜子一升。无栝蒌子。未效用败毒散。删繁方用芒硝半合。瓜子五合。刘涓子用硝石三合。云、肠痈之病。小腹痞坚。或偏在膀胱左右。其色或白。坚大如掌热。小便自调。时欲汗出。其脉迟坚者未成脓。可下之。当有血。脉数脓成。不复可下。   姜黄散治内毒。   干姜(一两)大黄(一两)生姜(一两)皂角刺(九个)上用酒一碗。水一碗。   同煎至一半。去滓温服。滓、酒水各一碗。再煎温服。须用瓦器煎。   四圣散   (一名神效瓜姜散出直指方)   治肠痈痈疽。生于脑、髭、背、腋、乳、   便毒。神效。   生黄栝蒌(一枚去皮)粉草末(四钱)没药末(三钱)乳香末(一钱)上用好红酒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分作两服。两日服尽。大便顺下恶物妙。若干栝蒌则用两枚。一方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毒已结成。即脓化为水。毒未成即于小便中出。疾甚再合服。   以退为妙。   薏苡仁汤   (一名瓜子汤出千金方)   治肠痈。   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瓜瓣仁(二升)上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分再服。姚氏不用桃仁用杏仁。崔氏有芒硝二两。云、腹中疼痛。烦毒不安。或胀满不思饮食。小便涩。此病多是肠痈。人多不识。妇人产后虚热者。多成此病。纵非痈疽。疑是便服此汤。   瓜子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