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813 页/共 3614 页
寸口脉微而数(三因云寸口脉数而实按之滑)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
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口干喘满。
咽燥不渴。多唾浊。时时振寒。热气之所过。血为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
脓已成则难治。寸口脉数。趺阳脉紧。寒热相搏。故振寒而咳。趺阳脉浮缓。胃气如经。此为肺痈。师曰。振寒发热。寸口脉滑而数。其又饮食起居如故。此为痈肿病。医者不知。而以伤寒治之。不应愈也。何以知有脓。脓之所在何以别知其处。师曰。假令脓在胸中者为肺痈。其脉数。咳唾有脓血。设脓未成。其脉自紧数。若但数脓已成也。
凡病肺痈。脉来短涩顺。浮大者死。其色当白。而多赤者亦死。
中府隐而微痛者肺疽也。上肉微起者肺疮也。中府者穴也。在云门下一寸六分。乳肋间动脉应手陷中也。是以候。始萌则可救。脓成则多死。若欲知有脓者。但诊其脉。若微紧而数者。未有脓也。紧甚而数者。已有脓也。
肺痈肺痿二证。皆为难治。肺痈者出于上焦。客热停于肺腑。咳嗽胸膈内痛。致使肺烂成痈。唾脓如败糊臭秽。此难治。脉关前紧后微小。下虚上盛也。古人以黄为主。甘桔汤为佐。然罕有安者。以肺穿故。
儒门事亲书云。舞水有一富家二子。长者年十三。幼者十一岁。皆好顿食紫樱一二斤。
每岁须食半月。后一二年幼者发肺痈。长者发肺痿。相继而殁。戴人常曰。人之死者命耶天耶。
方
生南星汤。治肺有痈脓。腥气上冲。呕而咳嗽。
生南星(一两)知母贝母(去心炒)生地黄阿胶(炒)川芎桑白皮(炒)甘草(炙各三两)防风射干桔梗天门冬(去心)脑荷杏仁(不去皮)半夏(治)上锉散。每四钱姜七片。乌梅一个。食后煎服。(紫苏叶及白芷白芨各半两)
桔梗汤
(出危氏方)
治男妇人咳。而胸膈隐痛。两脚肿满。咽干口燥。烦闷多
渴。时出浊唾。腥臭。名肺痈。小便赤黄。大便多涩实者。先投参苏饮四服。虚者先投
小青龙汤四服。并用生姜枣子煎却服之。
桔梗(去芦)贝母(去心)大当归(酒浸)栝蒌仁枳壳(去瓤炒)薏苡仁(微炒)桑白皮(炒)甘草节防己(去粗皮各一两)百合(蒸半两)黄(一两半)正地骨皮知母杏仁北五味子甜葶苈(各半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不拘时温服。咳不渴加百药煎。热加黄芩。大便不利加煨大黄少许。小便涩甚。加木通、车前子煎。
烦燥加白茅根。咳而疼甚。加人参、白芷。
桔梗汤
(出济生方)
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
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桔梗(去芦)贝母(去心膜)当归(去芦酒浸)栝蒌子枳壳(去瓤麸炒)薏苡仁(炒)桑白皮(蜜水炙)防己(各一两)甘草节(生用)杏仁(去皮尖麸炒)百合(蒸各半两)黄(去芦两半)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若大便闭者加大黄。小便闭者加木通。
理肺膏
(出危氏方)
治肺痈正作。咳唾不利。胸膈迫塞。
诃子去核百药煎五味子(微炒)条参(去芦)款冬花蕊杏仁知母贝母甜葶苈子紫菀百合甘草节(各五钱)上为末。用白茅根净洗称三斤。研取自然汁。入瓷石器中。熬成膏。更添入好蜜二斤。再熬匀候冷。调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温水吞下。
黄散
(出圣惠方)
治肺痈心胸气塞。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小便赤。大便多
涩。
黄(一两)白蒺藜(三分)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紫苏茎叶赤茯苓(各一两)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桑根白皮(锉)天门冬(去心)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当归甘草(各半两)生干地黄(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葶苈散
(出危氏方)
治肺痈咳嗽气急。睡卧不安。心胸胀满。
甜葶苈子(一两半)百合白附子北五味子(炒)甘草节罗参款冬花百药煎(各一两)紫菀(去木一两)大朱砂(五钱别研)上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下。
升麻白蔹膏疗肠痈肺痈方
升麻白蔹漏芦芒硝(各一两)黄芩枳实(炒)连翘蛇衔(各三两)栀子(二十枚擘)蒴根(四两)上捣令细。以水三升。渍经半日。以猪脂五斤。煎令水竭。去滓敷之。日三。若胶紧合水煎。
汉防己散
(出圣惠方)
治肺痈喘急。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
汉防己(三分)麦门冬(三分去心)桑根白皮(一两锉)赤茯苓(一两)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地骨皮(三分)前胡(一两去芦)黄(一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牡丹散治肺痈胸乳间皆痛。口吐脓血。气作腥臭。
川升麻苦梗薏苡仁地榆黄芩赤芍药牡丹皮北甘草(各等分)上锉散。
每一两水一升半。煎五合。温服。日三。
桔梗白术汤治肺痈吐脓。经时不瘥。
桔梗(锉三升)白术生地黄(焙)薏苡仁甘草(炙)败酱当归(切焙一两)桑根白皮(锉一升)上锉如麻豆。以水一斗五升。煮大豆四升。取七升。去豆。内清酒三升。
合诸药煮之。去滓。取三升。每服一盏。日三夜二。